
薛家燕(左一)與曾醒明(左二)主持戲服義賣。
很多演藝界人士都進行戲服義賣,但最近有一個戲服和登台服裝義賣吸引了我,因為兩個人。
一位是當年「影壇七公主」中的五公主薛家燕;她和三公主陳寶珠,是我最喜歡的二人。論年紀,她們比我大一點,不知是否這個原因,小時候真的在感覺上把她們當作姐姐。她們在電影中的角色和表現,確有一些引導性作用。例如她們在《姑娘十八一朵花》中的《讀書樂》,我至今仍唱得滾瓜爛熟。
後來我當娛樂記者時,有一次在電視台碰到薛家燕,還把這歌唱給她聽。陳寶珠飾演補習老師,唱的歌詞是:「廉潔見錢不貪,生計淡薄明志;要守公德,切不可太自私與自利。」薛家燕的歌詞是:「習慣見義勇為,最鬼討厭虛偽。」「最鬼憎嗰啲阿飛,興抹粉愛畫眉,佢係男又扮女仔……如有對本小姐不敬,態度無禮,我梗將他當生魚撻,認真夠味。」那時真把她嚇了一跳,怎會有這樣的傻佬?幸好,她沒有把我當生魚撻!
後來想深一層,其實對她們的喜愛和尊敬不單來自電影,而是因為她們的奮鬥歷程。陳寶珠的童年悽苦,被收養後不斷努力,終於成為時代象徵;薛家燕的背景和發展比較順利。但更重要的是,她們在風光之後曾遇到挫折和打擊,後來努力突破困難,重新發光發亮,這才是激勵人生的事例。
三十年前,薛家燕更擔任「泰北愛心大使」,近年把她的戲服義賣籌款,支持者甚眾。說來也是緣分,負責這些慈善活動的「莒光文化服務基金」創辦人曾醒明,正是當年無線電視企業傳訊部的宣傳副總監。他有「拆彈專家」之稱,退下前線後,多年來持之以恆搞慈善事業,去年還獲得愛心獎。
他們的慈善工作令人感到貼地。最近大熱天時,他們送給基層家庭一批風扇,不算名貴,但有及時雨的實用價值。他們對泰北貧困地區的援助,更是長期而集中體現成效的努力。
我與曾醒明有四十多年的交誼,不是因為這些公關和慈善工作,而是因他當年無視我為娛樂記者,後來還因為我的命運起跌而更為交深。這是無言的推動和真誠的輻射,是此時此地香港人最需要的實幹行動。我不懂吹捧,但我想,他們的努力毋須吹捧,已是心領神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