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市場稍有停滯 宏觀前景仍然樂觀
統計處剛發表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5年6月至8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跟5月至7月的數字相同;與此同時,就業不足率由1.4%上升至1.6%。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表示,儘管就業情況會繼續受個別行業的經營狀況影響,但香港經濟正穩定增長,加上政府有多項增強經濟動能和提振消費的措施推出,應可為香港的整體勞工需求提供支持。
有勞工團體擔心香港的就業環境短期裏不容易改善,建議政府檢討輸入外勞的機制,以增加本地工人的工作機會,減少薪酬下跌壓力。而商界方面則覺得,3.7%的失業率不算高,企業在增聘人手上所遇到的困難仍不少,導致一些擴張業務的計劃都不易推行,拖累了經濟增長的進度。所以商界並不贊成,在現階段就減少輸入外勞。
商界覺得,改善就業狀況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經濟發展的速度。而減少外勞輸入,只會妨礙經濟增長,對增加就業機會沒有好處。如果可以利用外勞去擔當一些知識含量低的粗重工作,本地工作人口就可以解放出來去做一些更有價值的工作。
現時,香港的整體經濟形勢並不差,股市回升以及住宅樓市企穩,都起着防止香港資產負債表惡化的作用,正面的財富效應,將帶動香港社會的內需,令之前的重災區——零售業與餐飲業,亦會有所改善。市民不必因不斷仍有食肆與店舖結業,而對前景過度悲觀。
香港現時的困境,主要由資產價值蒸發所造成。美國啟動減息周期後,美元匯價會回落,資產價格會上升。銀行面對的壓力亦會減少,令他們更勇於接受更多的放貸,經濟活動將會更為活躍。
與此同時,已有跡象顯示,國際資金有重返中港兩地的趨勢。如果情況持續,香港自己毋須搞量寬,一樣可以有量寬的效果。只要市面上資金充沛,利息低穩,資產價格就會回升,銀行call loan的情況就會消失。
近期,香港出現了一批喜歡危言聳聽的網紅,他們以偏概全,把香港的前景描述得一無是處。香港的銀行業素來以穩健見稱,資本充足率比世上很多更知名的銀行都要高,亦竟然有人造謠說,香港將會有銀行倒閉。他們完全是罔顧事實。
香港的資產價格回落,或許會令銀行的壞帳增加,利潤減少,但不至於連營運下去的能力也沒有。現實是他們說快要倒閉的銀行,每天都在正常地做生意,一樣可以收到存款,一樣搶着做按揭貸款,相信業績很快可以見底回升。反而是那些試圖唱衰這間銀行的人,已「老狗玩不出新花樣」,講來講去都是三幅被。在事實面前,謠言很快就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