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5-06 04:30:58
日報

提升旅客管理水平 莫讓過度旅遊成公害

分享:
提升旅客管理水平 莫讓過度旅遊成公害

提升旅客管理水平 莫讓過度旅遊成公害

五一黃金周,大批內地旅客趁長假經各個口岸到訪香港,5日合共錄得近百萬入境人次。旅遊本來是開開心心的事,旅客消費亦帶來經濟效益,應該是雙贏局面。不過,以香港這麼小的地方,每年接待近5,000萬人次的旅客,尤其集中於幾個旺季,如果管理得不好,就會造成「過度旅遊」,對本地居民造成困擾,增加旅客與本地人之間的矛盾,有些時候甚至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結果是雙輸。

過度旅遊,英文寫作overtourism,於2018年入選為牛津字典的年度詞彙之一,當時全球旅遊業非常旺盛,導致不少地方出現旅客過多的現象,導致反旅客的呼聲高漲。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過度旅遊是觀光客造成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下降,或造成負面的觀光體驗,即是當地居民及旅客均不開心。至於觀光公害,是日文的詞彙,不過在中文裏,「公害」的意思似乎較為嚴重及負面,所以比較少用。

過去幾天,香港人應該感受到大街小巷都是旅客,熱門地點如尖沙咀、旺角及中環等人頭湧湧,疫情後的報復式旅遊的確為本地零售及餐飲業注入強心針,但也反映了我們這個城市的旅客管理是否到位。以萬宜水庫東壩為例,本來清靜的郊野,多得內地社交平台的推許,在早前開始已經塞滿來打卡的旅客,有些甚至不依規則,闖入禁止進入的地方,導致險象環生。留意此處因為是水庫,交通本身受到限制,本地人前往也只能靠有限的公共交通工具,或乾脆由北潭涌步行前往,如果一時多了旅客,就無止境的增加公共交通設施,令東壩出現人滿之患,這不算是好的旅客管理,反而容易把景點「玩爛了」。

adblk6

近年,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改變,尤其是年輕的旅客,往往發掘到一些新的打卡景點,是傳統的旅遊業經營者想像不到的,例如在各港鐵站的站名集郵式打卡、帶着漢堡包到半山麥當勞道影相、或在西環拍攝落日飛車的奇景,又或在科士街Hong Kong Be Happy招牌咖啡店打卡。這些演化出來的新景點,實在不得不佩服這些年輕旅客的創意,真的向夏寶龍主任所說的「無處不旅遊」方向進發。問題是,本地旅遊業者及相關要員,能否順着旅遊趨勢的改變,發展不同的旅遊產品,甚至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的紀念品,帶來收入。再者,可順著這個趨勢發掘更多深度旅遊的元素,建立旅客與居民之間互相尊重的文化,透過社交媒體向來港旅客提供各個社區資訊及基本禮儀,鼓勵旅客更好融入環境,減少與本地居民的誤會與摩擦。2003年最初開放自由行時,本地人與內地人矛盾極大,都是因為政策推行得太急,亦沒有旅客管理的概念。

adblk7

香港不少景點都是環繞維多利亞港而生成,但到目前為止,維港兩岸的海旁熱門打卡位,沒有多少已發展為設備齊全的旅遊景點,供遊人消費的輕食區及紀念品店等都缺乏,有時旅客也不一定是想光打卡就離開的,只是附近沒有可供消費的地方。這也牽涉到旅客管理的範疇。總括而言,疫情後全球旅遊熱門地點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旅客愈來愈多本來是好事,管理得好就會為本地經濟帶來刺激,促進經濟,反之則會成為本地居民的壓力,擁擠、體驗不佳及社區矛盾便會隨之而來,造成所謂的「觀光公害」。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