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香港航空公司競爭力
「無處不旅遊」是香港特區政府推行的旅遊概念,疫情前香港每年大約有6,000多萬人次旅客進入香港,疫情過後人數大減,去年來港人數逐漸回升至5,300多萬人次。但在區內其他國家提倡發展旅遊產業,用不同方式及誘因吸引更多外地遊客,手法非常進取,因此競爭變得異常激烈。例如最近發生的航空公司價格戰,非常的不健康影響到行業生態,香港要凸顯成為旅遊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特區政府必須想方法協助本地航空公司,提升它們由海外帶客入境的載客量。
有必要提供誘因予本地航空公司,參考其他亞洲國家(如韓國和台灣)的做法,為本地航空公司提供財政補貼及稅務優惠,以鼓勵它們擴展新的航線網絡,以便增加航班班次和令票價更具競爭力。這些誘因可以應用於新增航線、特定客群(如商務旅客或學生)或淡季航班時段,本港新進的小規模航空公司在這方面更能靈活地應對市場需求,應該加以發揮。
每一個地方的旅遊發展機構都會與航空公司合作推出機票加酒店、機票加景點等旅遊套票,吸引更多旅客到訪。政府其實可以透過旅發局的資源,協助航空公司進行市場推廣活動,因為航空公司本身有外站辦事處,亦都與當地的旅行社有非常緊密的生意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更能到位推出合適旅遊套餐,吸引外地遊客來港旅遊。
協助有效提升航空公司的競爭力,香港國際機場已經完成擴建第三跑道,並且增加停機位和客運大樓的容量,以應付不斷增長的航空交通需求,應該優先以香港註冊為基地的航空公司獲得分配較好的時段,及更方便的停泊機位,強化本地航空公司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外地旅客前來香港。支援本地航空公司開拓新興市場的航線,例如菲律賓、印尼、韓國等國家,一方面用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同時、近年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蓬勃,已經積聚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特別是Z新世代消費能力強勁,亦熱愛出外旅行消費,是重點爭取的遊客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