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社媒檔案宜保存 申訴調查加強透明度
申訴專員陳積志昨日發表2024/25年度申訴專員年報,指成功調解了555宗申訴,是上年度的三倍。然而,年報中新增的「正在進行的主動調查行動」一欄卻未提及2023年有關主動調查政府網站及社交媒體帳戶的檔案管理。事實上,政府部門的社交媒體檔案存檔,為官民溝通及政策推展的重要紀錄,而香港在這方面卻遠遠落後於世界潮流。申訴專員作為獨立機構,有必要就此事項進行檢討,無論該項目仍在進行中還是已經終止,公署應向公眾作出交代,加強透明度。
世界各地對政府機構社交媒體的存檔有不同的要求。英國國家檔案館則在官方社交媒體存檔實踐上發展較早且迅速,規定了社交媒體的存檔範圍,主要涵蓋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皇家委員會等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的資訊,同時制訂了《記錄收集政策》,要求對於具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記錄應永久保存。美國國家文書暨檔案署(NARA)於2014年發布《社交媒體檔管理指南》,將社交媒體文件管理納入聯邦政府檔案管理體系,並要求機構定期備份並移交至國家檔案館。
事實上,社交媒體已成港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根據由We Are Social與KEPIOS聯合編製的《Digital 2025:Hong Kong》報告,本港約615萬人為社交媒體使用者。香港人平均同時使用6.4個社交平台,每日使用社交媒體的平均時間為1.4小時。無可否認,不同年齡層人士在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上有頗大差異,但社交媒體角色不能小覷。世界各地政府機構都會利用社交媒體與市民溝通互動,香港在這方面也愈來愈多,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將相關資料存檔,以便日後檢視不同任期政府對政策的轉變,是不容忽視的工作。
香港已回歸祖國28周年,猶記得回歸25周年時,習近平主席訪港並發表講話,提到對香港的四個必須,其中一點為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香港對政府檔案的存檔已有一套嚴謹的機制,重視資訊流通和透明。香港應該做得更好,並與世界接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需要高度的資訊透明度,才能吸引全球資金選擇以香港為目的地。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社交媒體在推動公共行政中的角色和比重日益增加。財政司長陳茂波在過去半年內,就在Facebook上張貼逾80篇貼文,當中不少涉及公共財政政策,這些貼文的內容及市民的留言反應,都是一個時代的歷史見證。尤其是財政預算今年開始因赤字將開支分為經常性和非經常性開支處理,這些政策上的明顯轉變,社交媒體的資料也須有系統地紀錄下來,以作為日後尋找原委的重要憑據。
於2023年,時任申訴專員趙慧賢宣布展開主動調查,審研政府網站及社交媒體帳戶的檔案管理,以更好地掌握不同決策局及部門對其網站及社交媒體檔案的管理情況,並在必要時提出改善建議。但調查至今未知成果,希望稍後會有個交代。
當然,申訴專員的報告並非改革公共行政的唯一途徑,如果政府主動推出全面政策要求部門及公營機構履行,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事實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都可為特區政府提供參考,香港也有必要和世界潮流接軌,以盡快提出一個可行的策略,確保本港資訊自由的聲譽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