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08 12:00:00

日本和服有來自中國的「DNA」?

分享:
日本和服有來自中國的「DNA」?

日本和服有來自中國的「DNA」?

夏日的京都清水阪,筆者旅行駐足在一家「吳服屋」前。竹簾後隱約可見各式各樣的日本和服,穿着木屐的店主正為客人披上緋色振袖。筆者期待已久的和服試穿終於實現:垂落的半幅袖,腰間束緊的腰帶,筆者由衷讚歎日本和服獨特的美學。在挑選和試穿時,店主也介紹了這美麗精緻的和服背後,竟然和中國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吳服」與中國的淵源

「吳服」之名從何而來?原來,這承載着「日本之美」的服飾,其核心的織造技藝與華美的絲綢原料,竟源於古老的中國。

「吳服屋」店主解釋:「在中國三國時代的孫吳,就是今日的中國今江浙一帶,被稱為吳地,先進的絲織技術和精美的絲綢織物,通過海路或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原來,和服的華美織物和技術,傳入日本後被稱為「吳織」,而用這些「吳織」製成的衣服,便順理成章地被稱為「吳服」。
 

adblk5
日本和服源自中國三國時期吳地絲織技藝的服飾,歷經千載仍以「吳服」之名流傳日本,代表中華文明與日本美學的深度交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本和服源自中國三國時期吳地絲織技藝的服飾,歷經千載仍以「吳服」之名流傳日本,代表中華文明與日本美學的深度交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筆者的這趟「和服體驗」之旅,有如一次文化尋根。來自中國江浙的紡織技術,經過日本工匠們吸收與消化,並不斷融合本土的審美與需求,歷經歲月沉澱,最終演化成今日所見獨具特色的和服。然而,其血脈中那份源自中國江南的絲織基因,卻從未被遺忘。

持續推動中日文化的民間交流

早前,筆者也出席了由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我們的香港故事」,有關於文化交流的對談講座,講者是來自香港和僑會會長、香港日本文化協會理事Keiko Fukuda(福田惠子),分享了她在香港長達30多年的事業發展心路歷程以及促進跨文化交流的感悟。
 

福田惠子表示,只要民間的文化交流穩固存在,兩國人民間的情誼就不會輕易動搖。(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福田惠子表示,只要民間的文化交流穩固存在,兩國人民間的情誼就不會輕易動搖。(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在當日活動現場,她亦穿著和服並分享:「我非常喜歡和服,和服在日本也被稱為『吳服』,正是因為『吳服』與中國的歷史來源,在日本的語言、日本的傳統服飾和各種日本文化中,都有可以稱之為DNA的中國元素,像核心一樣存在着。」

福田惠子一直致力於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當日中亦邀請到恒隆地產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南祿、Wada Foodtech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雋,為大家分享了他們對於日本文化的理解,以及中國內地、香港與日本文化在日常生活交融的方方面面,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一齊來看看回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