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離於畢
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大都受過一定的教育,有不少人更是博士大學畢業。回看清末民初時中國人百分之八十多以上都是文盲,加上今天科學發達人類知識常識較多,所以大家都有個錯覺,現代人都比古代人聰明及知識較豐富。但如果大家越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有不少學品很高的學者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些學者是否基於民族情感而說這些話呢?
中國古人大部分可能因缺乏教育,文化基礎不高,但是古人對世界環境之變化,可能其了解及通識比我們更深。三千年前【詩經】、【小雅】有一首詩名【漸漸之石】,它是一首形容軍隊向東行軍,途中所遇到的情景的詩,有學者估計是周武王東征商紂王時所作之歌,也可以說是一首行軍之歌或民謠,詩分三段,第一第二段是形容行軍經過的「山峰險峻高高聳入雲霄」「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重重水迢迢,日夜行軍多辛勞」「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詩第三段則是講述夜行軍所遇到的天星現象及天氣變化,「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有隻白腳蹄之豬,涉水踏波過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月亮離開天畢星,滂沱大雨將出現了」「白蹄豕」古人是指天上白虎七宿的「奎星」,因為當時此星系位於十二星宮的「亥宮」(雙魚座),「亥」為豬為豕,白虎七宿「奎」星為「白蹄豕」,而「奎」星旁邊為橫跨天球的銀河,所以古人想像這白蹄豬預備涉水過「銀河」,「奎」為白虎之尾。而奎宿同宮附近還有「霹靂」星,「雷電」星,「雲雨」星,都主行雷閃電,往往是下雨前之現象,所以古人又稱此宮為「雷公」所居。
而在天球西南星宮之「申宮」有「畢宿」也,是白虎七宿之一,是白虎的腹背部分,其形像一個「Y」字Y叉,畢宿被認為是「雨師」所宿之宮,古人根據統計,每一次月亮遇上畢星,在它漸漸離開此星後,上天便會下起滂沱大雨來。
2025年今年較旱,但在6月24日,月亮正最近畢宿,而漸漸離開,廣東、廣西、湖南一帶出現大雨,最先是湖南澧水,後來是貴州榕江水淹城,此時熱帶低氣壓在6月26日登陸海南文昌正入廣西粵西,廣西柳州、粵西江門、陽江、湛江、茂名都因大雨而出現不同水浸,香港也出現多天大雨。幾千年的民謠,今天都可以應驗,古人對天文地理之知識,絕對比今天一般人的通識及「科學」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