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14 11:11:00

汲取經驗應對極端天氣

分享:
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視並督導跨部門就颱風及暴雨襲港的整體準備和應變部署。(政府新聞處圖片)

汲取經驗應對極端天氣。(政府新聞處圖片)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的頻率與強度均顯著上升,各地政府的防災能力面臨嚴峻挑戰。香港作為一個高密度城市,極端天氣帶來的風險尤為突出。如何有效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特區政府的重點任務。上周,「丹娜絲」的殘餘影響帶來暴雨,天文台於周三(9日)深夜至周四(10日)中午12小時內三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特區政府隨即採取「超前部署」措施,體現對市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展現出從過去經驗中汲取教訓後的進步。

回顧2023年颱風「海葵」的情況,其殘餘低壓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暴雨,當年9月7日晚至次日早上,香港經歷了「世紀暴雨」,多處地區發生嚴重水浸災害,有地鐵及商場一樓被淹。而當時缺乏提前停課等防範措施,部分市民滯留商場、港鐵站乃至行人天橋。

adblk5

汲取這些教訓後,特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包括舉行跨部門協作會議、災害演習等。如今的防災策略更注重未雨綢繆,堅持「寧可早準備、不冒險」的原則,將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

防災不僅是香港的課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面臨類似挑戰。美國德州近期發生嚴重洪水災害,暴雨引發的山洪造成至少120人死亡。各界對美國當局的危機應變提出多項質疑,因應對不足以致多人喪生。

說到尾,防災的核心在於預防,而非災後的補救措施。今次「丹娜絲」的影響未有進一步加劇,特區政府的提前部署,正是強調風險管理應以防患未然為重點。災害發生後的救援固然可以減少損害,但遠不及事前的周密規劃來得有效。只有透過科學準備和前瞻性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帶來的威脅,保障市民安全與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