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無知」而自豪
近日與公關大姐大茶聚,她氣憤地提起跟某大電視台記者的對話:
公關大姐大:「我以前都係同你同一個電視台做嘢,不過你唔識我㗎啦,都好多年前,我同知名傳媒人陳大文(化名)同期。」
電視台記者:「吓?『陳大文』?唔識喎!哈哈哈!」
公關大姐大感到氣憤,因為她認為作為香港記者,應該對本地傳媒界有根本認識。「陳大文」在香港的影視娛樂範疇舉足輕重,或許「陳大文」發揮影響力時,記者仍然年少,甚或未出生,但無理由那麼無知。
我聽罷,反而有另一番感慨。年輕記者不識「陳大文」,我倒覺得可以接受,但最令我覺得恐怖的事,現在不只年輕人,連不同年齡層的人類,都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自豪。你或許覺得我迂腐,如上述情況發生在我身上,在社交場合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別人聊起一些我不認識的人和事,我通常嘻哈了事,不想自暴其短。甚或我有時不恥下問:「唔好意思,我唔太認識『陳大文』,請問佢以前係咪好犀利?」而不會擲下一句:「唔識喎!哈哈哈!」無禮地回應。
我深思何解現代人為自己的無知而驕傲?除了真無知,還有兩個原因。一,凸顯自己年輕。明明是上世紀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誰是「四大天王」?「唔識喎」再加對反白眼。以為裝蒜年輕就是無知的檔箭牌?可惜無知並非回春藥,只是回「蠢」藥而已。二,奚落他人為己任。網路上不時有明星、名人近況的帖文,評論欄總會有人留言:「乜水?」「冇人識!」其實,網上搜尋器發達,自己動手打幾個關鍵字便可得到答案,廉價地留言「乜水?」,以為很威很勁,但只是立心不良地顯示自卑。
因此,我做司儀做主持,極討厭稿件上一句「唔講唔知」,因為接下來的資訊,總有見多識廣的觀眾知,或許只有我不自知,那我為何去沾沾自喜加重語氣地顯示自己的無知?
多媒體斜槓族:電視/電台/YouTube節目主持/司儀/傳媒公關培訓導師/作者等。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