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22 04:31:41
日報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分享: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考試、要升學、要「有出路」。長大後要工作、要儲蓄、要「有成就」。每一個選擇都要有目的,每一段時間都要有產出,「有用」是一種追求。「無用」成了一種不被容許的奢侈。

莊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這句話像一縷風,輕輕吹進我們被效率綁架的生活裡。甚麼是「無用」?是黃昏時分在沙田城門河畔發呆的老人,是在公園裡跳舞的退休阿姨,是在咖啡店裡聽著音樂的年輕人。他們的行為不創造GDP,不增加KPI,卻讓城市多了一點「城市感覺味」,這是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感知和情感的綜合體現。

香港人習慣快,連呼吸都像在趕時間。但你有沒有試過,在某個星期日下午,甚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坐著。那一刻,你不是誰的員工、誰的子女、誰的朋友,你只是你自己。這種片刻的「無用」,往往最能撫慰人心。它們不為功利而存在,卻為靈魂而綻放。在這些看似「無用」的時刻,其實是生活最深的養分。

社會的進步,不只是科技與經濟的成長,更是人心的柔軟與豐富。當我們願意為「無用」留一點空間,我們也在為創意、情感、關係留出可能。藝術、哲學、夢想,哪一樣不是從「無用」開始?如果一切都要有明確目的,那我們還剩下甚麼空間去迷失、去探索、去感動?

adblk6

或許,我們可以重新定義「用」與「無用」。不是以市場價值衡量一切,而是以人性與感受為尺度。讓自己做一些「無用」的事,例如寫一封不會寄出的信、與朋友聊一場沒有結論的天。這些行為不會讓你升職加薪,但可能會讓你所啓發。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提醒我們,人生不只是目的地,還有沿途的風景。願我們都能夠在繁忙之中,為自己留一點無用的空白,讓心靈有地方安放,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