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12 04:30:39
日報

營銷魔法影響消費行為

分享:
營銷魔法影響消費行為

營銷魔法影響消費行為

在消費市場中,營銷策略的影響力如影隨形,不知不覺但又無所不在。Pricing Strategies(價格策略)與Product Labeling(產品標示),這些微妙的手法,往往能夠改變消費者的購買決定,讓人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在操控我們的腦袋及選擇?

首先,Charm Pricing(尾數定價)的妙用,便是一個典型的心理策略。當我們看到39.90元時,心裡的反應是甚麼?這個價格似乎比40元便宜了一大截,然而實際上只相差一毛。這種設計利用了消費者對價格最左側數字的偏好及閱讀慣性,讓人不自覺地覺得「便宜」。研究顯示,這種定價策略不僅能有效吸引目光,還能在無形中形成一個Reference Price(參考價格),使得商品的價格看起來更具吸引力,是一種精妙的心理操控。

接著,Anchoring Effect(錨定效應)同樣在消費者的心中起了看不見的關鍵作用。商店在擺放商品布局時,往往會先展示一些高價商品,隨後再推出較低價的選擇,這時候,消費者的心理已經被「錨」準了,低價商品瞬間變得價格吸引。這不僅能提升銷售量,更能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包容度,因為平價所以就算功能上差小小也是合理的。

在服裝銷售領域,Vanity Sizing(虛榮尺寸)這一策略更是「高明」。許多品牌故意將尺寸標得較小,例如,原本是M碼的衣服卻標示為S碼。這做法讓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感到自我滿足,心中不禁暗自得意,這不僅有效提升了品牌形象,還能吸引消費者對品牌印象加深及提高購買意欲。

adblk6

然而,有些策略亦非沒有風險。如過度依賴Discounting(折扣)和優惠,可能會讓品牌形象顯得廉價,消費者對產品的Perceived Value(感知價值)會隨之下降。因此,商家在設計價格策略時,就須考量成本、品牌形象及市場競爭性,避免陷入自我設限的困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在他們對商品品質無法做出有效判斷的情況下,價格便成為最直觀的考量。此時,商家若能提供清晰的尺寸資訊和強調產品的價值,無疑能幫助消費者更明智地做出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快餐食肆開始提供兩餸飯,當然,第一個直覺就是他們是順勢而行,屬於進取的表現。但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它既有的餐單價格,又如何與兩餸飯來個價格平衡呢?我沒有答案,反而希望讀者想完可email睇法給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