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03 04:31:35
日報

致敬趙令揚教授:師恩與學術之光

分享:
趙令揚教授論著選集

我在香港大學的師父、碩士論文指導導師趙令揚教授已大去多年,由其論文結集的《趙令揚教授論著選集》剛剛出版,捧著這本凝聚他數十年學術心血的著作,往日與他相處的點滴湧上心頭,滿是感激與敬佩。

趙教授是前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我與趙教授的學術討論,都在香港大學教職員餐廳進行,教授的心意就是不想太拘謹。對我而言,這並非單純的進度匯報,而是一場場充滿知識啟迪的快樂旅程——這樣的恆常聚會,如今想來依舊溫暖。每次見面,他總會先點一杯咖啡,偶爾也添一份蘋果批;只要他點了蘋果批,我便會跟著點一份,食物未上桌時,是閒話家常時間,他通常會問我近期看些甚麼書,好看嗎。他是國學大師,對很多作者也熟悉(厲害的地方是教授博覽群書,無論是文學大家還是新進作家也有關注及了解,教授本人就是一個活的中國歷史資料庫,有時也會推薦我看看哪本好書)。而當咖啡及蘋果批上桌,我們便開始討論論文進度,即便我的研究非常冷門,反而使他充滿興趣,經常叮囑我「要多查資料、反覆考證」,還會逐頁翻看我的草稿,用鉛筆、原子筆相互交錯的標註補充。

趙教授是紳士作風,說話從不疾言厲色。遇到我論文中表述模糊的地方,他從不直接否定,而是溫和地問:「Danny,你這裏是這個意思嗎?」待我解釋後,他再耐心引導:「你應該從這個角度思考,這樣論點才站得住腳、穩妥,記得吧。」正是他的指導,讓我這長年在商界打滾、學術基礎薄弱的學生,慢慢摸準了中國歷史研究的路徑。

有一件事,至今我仍感慚愧——我的學理與學問淺薄,在香港理工大學是讀估價測量出身,對研習國學是半途出家,可趙教授從未嫌棄,反而犧牲自己的退休時間,一次次為我補充學術常識,他更把聯絡電話給我,著我有事可找他。有次打到他家中,教授家人請他聽電話,我心裡即時反應是不好意思。更讓我感念的,是趙教授指導我時已退休多年,我是他學術生涯中最後的一輩學生。能成為他的徒弟,從不是我「夠優秀」,而是全憑好彩與難得的緣分。 

adblk6

而趙教授的學術成就,更值得後輩敬仰。他深耕中國歷史研究數十年,發表的學術論文,都是研究領域的文獻,如《明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2000)、《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觀念》 (Singapore: Unipress, 2001)等等。

如今翻閱他的論文選集,字裏行間皆是他對學術的執著與熱愛;而昔日那年在港大餐廳裡的討論、鉛筆標註的草稿,我仍記之念之,時時提醒我:師恩難忘,更要以他為榜樣,無論在何處,都保持一份嚴謹與認真。

後記,香港大學圖書館總館二樓多用途區,在10月4日將舉辦《趙令揚教授論著選集》新書發布會,時間為上午9:30註冊,10:00至12:30為分享環節,主持的包括丁新豹教授、趙子美博士,以及曾教導我、建談而教學風格輕鬆且內涵豐富的楊永安博士。有興趣的朋友可瀏覽港大中文學院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