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3-08 06:00:00

誹謗遊戲

分享:

記得當時年紀小,總是愛模仿別人,也總會惹怒媽媽,換來一句:「好嘢唔學醜嘢學。」

因為學醜嘢,通常都比學好嘢容易得多;人大了,也通常漸漸懂得就算是學,也要學人家的好處──雖然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只懂學醜嘢。

董建華在位之時,不斷拿新加坡來跟香港比較,要香港學習新加坡、追趕新加坡。的確,在李光耀的強人管治下,新加坡由地圖上一個那麼不起眼的小點,躍升成為亞洲四小龍、世界金融業重鎮,內政、民生、外交、經濟,都搞得有聲有色,那裡的人也以自稱新加坡人為傲。

不過,李光耀的鐵腕也備受詬病。上台初期利用「內部安全法」、在不經審訊的情況下無限期拘禁異見人士已令獅城處處寒蟬;執政期間,尤其是在選舉期,更動輒以誹謗罪控告反對派──你說:誹謗罪很難告得入吧?偏偏李光耀政府掌控了司法系統,每次提告都未嘗敗績,敗者一是被判天價賠償,被迫破產,從此告別政治舞台;二是收到傳票便逃亡海外,流離一生。

代表工人黨出戰1997年國會大選的資深大律師鄧亮洪是當中的表表者。當年有一宗商業案件牽涉到李家,國會還為此開過聽證會。身為熟悉法律、相信法治的人,鄧亮洪表示:「商業案件應該交由司法部門調查,不應由國會討論。」他在敗選後被李光耀入稟控告14項誹謗罪,被判賠償逾700萬坡紙、勒令破產,最後要逃到澳洲尋求政治庇護。

以玩法律遊戲來打壓異己,是李氏最為人不齒的劣跡,然而他的功過,歷史自會有定論。反而有些人,想學李氏的強政府強作風,卻只做到好嘢唔學醜嘢學,歷史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分?
一定比李氏低得多吧。 


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