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很多鄉村都有太平清醮,以長洲太平清醮最為人熟悉。(資料圖片)
香港很多鄉村都有太平清醮,有兩年一辦、五年一辦、十年一辦,相隔年期最長的是上水鄉太平清醮,六十年才舉辦一次,下一次要到2066年。
大部分人知道太平清醮,主要是在長洲舉行、節目是飄色巡遊和搶包山。這一傳統祈福酬神的道教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陰曆四月初八舉行正醮,吸引不少市民和旅客慕名來參觀。
今年我跟隨大嶼山貝澳老圍村的麒麟會,從梅窩出發前往長洲,先行與長洲菜園行會合。長洲雖為漁村,島上也有客家籍農民種植蔬菜桑麻等,因此集聚成立行會菜園行,至今已近120年。
菜園行和老圍村的麒麟會份屬同門,每年長洲太平清醮巡遊都會搭配一起行動,作為舞麒麟的主力隊伍。
中午過後,大家來到了玉虛宮前的運動場,數十米高的包山已經搭建好矗立在球場中間。各個舞龍舞獅舞麒麟舞貔貅的隊伍摩拳擦掌的準備出征,各種飄色團體就在臨時搭建的大戲棚裏待著。一排大紅漆金的轎子上安放著從神廟中請出來的北帝、天后、洪聖、觀音大士等。
據說清朝中葉時長洲發生瘟疫,居民被傳染因而喪生,故此到長洲北帝廟舉行醮會,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疫症才得以消失。因此,每年太平清醮必定先請北帝帶領眾神,再陸續迎請天后、洪聖等諸神。
會景巡遊以北社街為起點,沿新興街、海傍街、大興堤路、中學路、到中興街的總臺。我們隨著麒麟隊一邊舞動一邊前行,兩旁民眾遊客熱烈喊叫,氣氛爆裂。
凌晨時分的搶包山,男女健兒身手敏捷的爬上包山,把包子抓放到身後的袋子裏;這是太平清醮活動的最高潮,也是大家心目中的名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