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19 04:31:58
日報

開放基礎教育 建設全面國際教育樞紐

分享:
開放基礎教育 建設全面國際教育樞紐

開放基礎教育 建設全面國際教育樞紐

整個香港都處於關鍵轉型期,其中教育產業亦不例外,特區政府近年經常強調要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但概念上只限於專上教育範疇。當然,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熟,在區內屬數一數二,已經有五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大,極具條件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然而,以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更應銳意把國際教育樞紐的概念,伸延至基礎教育,吸引外地學生來港讀中小學,令基礎教育也能產業化。

香港目前有不少家庭,每年花費大量金錢送子女去英國、澳洲等熱門留學地方讀中小學,讓子女有機會考入當地的大學,甚或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不過,這種由基礎教育就開始吸收境外學生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在香港發生,因為香港沒有這方面的留學機制。香港的中小學,包括國際學校,主要是滿足本地人求學需要,就算是國際學校,主要也是滿足已在香港海外人士的隨行子女教育需要。香港現有超過50所國際學校,學生人數接近3萬,國際化的基礎已相當成熟,這些學校口碑不錯,在IB考試的成績甚為理想,本身對境外學童亦極具吸引力。

香港特區若要繼續搶人才的話,可以在這方面多作政策研究,拆牆鬆綁。以香港基礎教育的獨特優勢,包括融合中西文化特色、提供中英雙語教學環境,高質素的教師團隊等,加上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備受國際廣泛認可的程度,香港絕對有條件發展成為中小學方面的國際教育樞紐,不僅吸引內地學童,對鄰近地方如東南亞等國家,亦相當具吸引力。面對適齡學童人口下降的挑戰,若能把部分學校轉型招收境外學生,不僅可舒緩學生不足的殺校壓力,更可把教育產業化,製造相關的就業機會,帶動周邊的商業發展。長遠來說,開放基礎教育予境外學生,更可為香港儲備人才。

adblk6

目前政府要做的,是研究改革當前的學生簽證政策,目的是為境外學童來港就讀中小學提供方便之門,就算學童是以寄宿方式留學,也可發簽證讓他們的父母可以來港陪讀,對香港整體經濟有好處,當然,在審批方面,就必須要嚴格執行,不能馬虎。

隨着學童人口下降,香港已有超過250幅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若把這些資源重新規劃,改建成供境外學生就讀的特色學校,更是一舉多得。政府亦應鼓勵私人企業或教育機構,增設學生宿舍,去解決不少人擔心的學生住宿問題。

總括而言,在不影響本地人的情況下,政府應鼓勵大力發展中小學教育產業,招收境外學生,令香港真正成為具地區甚至全球影響力的全面國際教育樞紐,為經濟作貢獻,令香港作為一座國際城市,更具活力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