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超乎想像,以今年在杜拜舉行的沙迦雙年展Sharjah Biennial為例,它作為阿聯酋第三重鎮,沙迦有別於商業主導的杜拜,或是行政主導的阿布扎比,它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氣氛,這都反映在建築及人民生活中。沙迦王室成員熱中藝術,現任阿聯酋文化部長亦出至此家族;這次的沙迦雙年展呈現超過140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80個全新委託作品,策展人有五位,來自世界不同地方。
所以,雙年展絕對是國家軟實力表現。雙年展在發展與變遷中,已經建立了幾個必然性的標籤:浩大工程、突破、創新、區域性文化能量等。
雙年展的模式亦由市政府或公家單位作為主導,並由同一個博物館或美術館作為主要舉辦單位;又或者是經由創立城市雙年展組織或基金會,並透過公家補助以進行雙年展的舉辦,它絕對是政府行為。不管是如何組成,城市為名的雙年展不但被投予必須超越地區想像與文化的寄望,並必須保持國際化,這樣的雙年展,不但提攜舉辦館所國際知名度,更須展現所在城市是一個帶有趕得上當代議題與文化的國際城市。
你說,雙年展的政治任務是不是早已超越了藝術?
香港也有自己的雙年展,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館主辦的,從1975年已經開始舉辦,走過近四十年的歷程,卻在2013年舉辦過「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2012」之後,驟然再無下文,當時給出的原因是藝術館整修。最新消息,雙年展明年愎辦,香港的情況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樣,不論是經濟實力上與社會氣氛上都不一樣,久別重逢的雙年展又會是甚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