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25 15:29:03

非親卻是親

分享:
TT(右)與蝦爹(左)、蝦女(中)一起遊覽樂園,和樂融融。

TT(右)與蝦爹(左)、蝦女(中)一起遊覽樂園,和樂融融。

香港面對人口及家庭結構變化,許多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需要社區網絡的支援。九龍城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在黃大仙區,推行新階段發展計劃「蝦仔蝦女」關懷長者社區網絡計劃2.0(註),招募有心人成為「蝦仔蝦女」及「蝦孫蝦塞」,為區內長者帶來超越血緣的家庭溫暖。

TT是大學社工系學生,透過計劃與學校連結而成為「蝦仔」,與另一名年紀相約的「蝦女」共同配對一位「蝦爹」,組織了一個三人「蝦家」。TT說,以前認為長者較古板、被動需要很多外力協助誰料「蝦爹」讓他大為改觀——「他很健談,非常精靈活潑。」他們創建了通訊群組分享生活日常,又經常相約飲茶,增進感情。「蝦爹」不擅長資訊科技,TT樂於從旁協助,更主動留意和轉發政府新政策及社區資訊

adblk5

TT難忘有次與「蝦爹」長途跋涉從黃大仙赴天水圍探訪「蝦女」,「『蝦爹』很有紳士風度他認為男士應該禮讓女士,是我們這輩男生少見的修養。」他們「一家」積極參加計劃舉辦的活動,一起遊覽迪士尼樂園、農莊等,連結其他「蝦家」。計劃社工周姑娘表示:「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網絡,連繫不同家庭,遇到困難時也能彼此照應。」

參與計劃後,TT發現與長者相處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有耐心、用心傾聽,就能建立良好的關係,「『蝦爹』較為活躍,每天都會傳來三餐的照片,有時我們未能逐一回覆,他亦表示理解,知道我們看到訊息、互相分享生活點滴已經很滿足。」

計劃過去造就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讓周姑娘深刻體會到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可建立深厚的情誼,「曾有一位『蝦娘』患癌住院,她的『蝦仔蝦女』堅持每週探訪,陪伴她直到人生最後階段。事後他們更主動協助辦理身後事,其他『蝦家』也送上慰問和支援,助他們渡過失去親人的悲痛。」每一個「蝦家」的建立都為社區注入生命力,編織出關愛的網絡,傳遞無私的溫暖

註:「蝦仔蝦女」關懷長者社區網絡計劃 2.0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九龍城浸信會社會服務處推行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