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發經濟 激活市場
近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等學者組成的科學團隊,成功研製出一百零五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這一成果再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世界記錄。它能夠處理更複雜的量子資訊和執行更複雜的量子演算法,推動量子化學類比、藥物研發等領域的發展。
近日,一個名為Manus的AI項目發布,迅速引發全球知識及產業界的廣泛關注。Manus創新之處在於把多個AI智能體(Agent)協同做成產品,將當前最先進的AI能力整合到一個流暢的用戶體驗中,以更加簡單的方式完成更複雜的任務。Manus的定位是「通用智能體」,它可以幫助用戶不單處理一項任務,而是能夠處理幾乎所有電腦操作,如製作PowerPoint、處理表格等。Manus依托虛擬情景,通過自主思考和規劃,調用各類工具,最終輸出成果。此外,它亦可以協助營商者作市場調查,通過搜索行業數據、分析市場趨勢、生成詳盡報告。
中國近年聚焦信息光電子、集成電路、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建設領域,組建1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讓徐工「鋼鐵巨龍」風電起重機精准完成運載和吊裝火箭,讓C919大型客機空中展翅,讓上海建造的「愛達.魔都號」郵輪駛向海洋。
早在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巡時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筆者認為,這個論斷對中國的現代化起著十分關鍵作用。三十多年來,一件件大國重器,無不凝聚著中國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智慧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