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09 11:11:00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

分享: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周末到戲曲中心,看由內地巡演載譽歸來的的《大狀王》2重演。在大堂看到一個叫我瞠目結舌的有趣景象。有大班內地粉絲自主設計及製作周邊產品,免費送給觀眾,有口罩、杯墊、名片。眼看是女粉絲居多,她們熱情洋溢,旨在分享自己對《大狀王》的熱愛。據悉,今次《大狀王》30場一開賣,八成湧入來搶票的,都是內地觀眾。有些還特意穿漢服來看演出,當作是慶祝大節日或是一項重要儀式。

《大狀王》不僅攀上香港音樂劇顛峯,更在開拓香港市場吸納粉絲,打造全國性知名度各方面,登上香港演藝界天花板。

adblk5

究竟《大狀王》憑甚麼創下奇蹟?

先說故事。編劇張飛帆從廣東四大狀師(方唐鏡、陳夢吉、劉華東、何淡如)的故事中抽取靈感,天馬行空炒一個漂亮大雜燴。劇中「方唐鏡」前半生靈感來自刁鑽精怪、欺壓百姓的扭計師爺「方唐鏡」(真名潘鏡,又稱荒唐鏡),他改邪歸後的人設,則來自好打不平的狀師陳夢吉。正版方唐鏡晚年皈依佛法這部分,張飛帆則放了在劇中何淡如身上。真正的何淡如是詼諧鬼才一名。

宋世傑本來是是一個虛構人物,來自戲曲《審死官》。張飛帆把宋世傑重新塑造,變成了荒唐鏡的mirror image,愛恨交纏。作曲高世章不囿於民間傳奇式傳統音樂,音樂風格多變,令人充滿驚喜。岑偉宗的詞,採用了廣東話中許多有趣精警俗語,又富有詩意,即使內地觀眾也看得津津有味。

音樂劇形式跳出了傳統話劇的一板一眼的框框,無論舞台調度、走位、舞蹈編排、形體設計,角色人設,可以更奔放誇張,娛樂性豐富,一看再看都不會生厭。

《大狀王》糅合了成功擊中觀眾的淚腺和笑穴的情節,包括亡子和母親不能相認的親情戲、人鬼殊途的愛情戲,和恩仇未了的兄弟情,又有令人心跳加速的懸疑法庭戲,鬼魂乍現的恐怖戲。

十年磨一劍。《大狀王》由2015年高世章及岑偉宗有此構思,到2019年在戲曲中心預演,卻遭逢三年疫情,但他們沒有氣餒,反而借此不斷吸納各方意見,不斷修改精進。直至20229月首演,橫掃共24個全國及本港獎項。202568月在上海北京成功巡演,如今在香港重演。它好像有生命一樣,不斷成長和延續,好評熱潮。

adblk6

《大狀王》的成功,豈止十年積累?而是數十年來香港培養各方人才,台前幕後團結一心,歷險阻卻鍥而不捨、追求卓越的成果。

我們現在的挑戰是,《大狀王》之後,我們能否有另一個傑作,能夠打破這個天花板,再創高峰?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劇中的兩男一女主角。(作者提供) 我看的是青春版卡士。(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 《大狀王》憑甚麼創造演藝天花板?(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