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做諮詢,說下定決心改變長期的拖延症,已制定了詳細的計劃,結果堅持了三個星期,效果顯著,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可是,上週公司突然有一個項目需要她臨時加班,結果打亂了計劃,沒料到就像骨牌效應一樣,計劃全垮了,又回到拖延症的老樣子。她說現在對自己充滿了厭惡,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連這點事都堅持不了。「為甚麼一次失敗,就能毀掉之前所有的努力?我還能重新再開始嗎?感覺有些絕望。」
我提醒她一個被她忽略的事實:很多人堅持不到三天便退縮了,而你持續了三個星期,已經有效果,不是該先為自己點個讚嗎?突然要加班,打斷了計劃,那是意外,不是你的錯。加班和計劃,兩者同樣消耗你有限的精力,便會失去動力。努力過後累了,便歇一會吧,沒事的,毋須全盤否定自己。
當我們進行自我改進的計劃時,假如已訂下時間表,最終被外在因素打亂了,過期了,也是常態。被打擾意味著你還有其他需要完成的事,那便重設規劃,重整行動時間表便可。加班是因為有正經事要做,負責任的你無法選擇或拒絕,但其他事,都可以有彈性。
為自己預留彈性很重要,不然你永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很失敗,留有遺憾。面對所有問題都要保持彈性,只要自己認真努力過,結果不應是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成敗得失有時有命數,盡心盡力後最終還是做不好,其實可以選擇放手。人生還有更多事情有待開發,更多人緣值得注視,都是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