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愛傳承 圓善共融
香港人一向秉持為善最樂、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因此獲得「慈善之都」的美譽。獲政府認可(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已超過1萬個。其中,不少老牌慈善團體在香港扎根數十年,默默耕耘,為不同範疇的社會服務,特別是為有困難的人士提供緊急援助,其中表表者可說為六大慈善團體之一的仁愛堂。
仁愛堂最初是屯門鄉村的福利組織,自三十年代起在新墟設立診所,贈醫施藥,並展開救濟和賑災工作。港府於七十年代逐步將屯門拓展為新市鎮,為配合區內發展及市民需求,仁愛堂於1977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並拓展各項服務計劃。時至今日,仁愛堂的服務單位超過170個,遍布港九新界不同地區,為市民提供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康體、環保及社會企業等服務。
令筆者特別欣賞的是,仁愛堂的服務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調整,且十分貼心。例如,面對香港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護老者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仁愛堂在今年初正式啟動了替假護老者的「義氣仔女」培訓先導計劃。經過培訓的義工,會上門為長者提供個性化的陪伴服務,如做簡單運動,讓護老者有喘息的空間,這個計劃非常有意義。
仁愛堂近日舉行了新一屆董事局的就職禮,筆者也有到場支持。新一屆董事主席何俊亨先生就承諾,將帶領董事局成員秉承「圓善共融、仁愛傳承」的精神,匯聚各界善長的力量,優化和拓展多元福利服務,積極關注和回應社會需求,締造共融社區,傳承仁愛文化。筆者也祝願仁愛堂越做越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得到適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