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獲國會通過,因香港採用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其對香港未來的經濟和息口也有不小影響,值得研究。
該法案延續並擴大了特朗普時期的減稅政策,10年內預計減稅4.5萬億美元,雖削減部分社會福利支出約1.1萬至1.2萬億美元,但整體仍大幅推高赤字,同時將債務上限從36.1萬億美元提高至40萬至46萬億美元。這意味着美國財政部須發行更多國債,尤其短期國庫券來融資,市場供給增加,可能壓低美債價格,推高殖利率。穆迪已於今年5月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反映出市場對其財政可持續性的質疑,投資者對長年期債券信心減弱,甚至可能引發拋售潮。
法案對長期利率的推升作用顯著。赤字擴張使長年期美債的「期限溢價」持續升高。「債券義勇軍」因擔憂政府過度支出而拋售美債,今年7月2日的拋售就導致10年期殖利率上漲。此外,減稅政策可能刺激經濟活動推高通貨澎脹,市場預期美聯儲或維持高利率,進一步加劇長息上行壓力。
外國對美債的需求減弱更添壓力。法案第899條對外資美債利息收入加稅最高20%,降低了外資持有意願。過去十年中國大幅減持美債,海外投資者在30年期美債標售中的佔比從70%降至60%以下。在債市層面,長年期美債ETF出現贖回潮,投資者擔憂債券價格下跌導致資本損失,同時債市波動因法案赤字擴張預期而加劇。長期來看,經濟學家克魯曼警告,法案可能縮減美國「財政空間」,增加債務危機風險,高長息還可能壓制科技股等成長股,影響各類資產走勢。
綜上,《大而美法案》料不利美債和債息,也會推高香港的長息,投資者作長線部署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