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旺季再度展開,香港有許多獨特的地區及風景,仍未得到充分關注。這些地方並非缺乏魅力,只是欠缺「被發現」的機遇。對於本地旅遊品牌而言,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重要契機:透過巧妙的行銷策略,這些地區有機會成為焦點。
現代旅客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迷人的景色,更是情感連結與文化體驗。有效的目的地行銷須從在地故事入手,讓旅客了解「為何值得一去」,而不只是「那裡有甚麼」。這涉及內容設計,更是品牌定位的重新展現。
行銷資源有限,正確的受眾分析至關重要。專注於特定文化、攝影、美食或懷舊主題的社群,比起廣泛曝光,更能促成真實的轉化和社群互動。尤其是在小紅書、TikTok和Instagram上興起的本地旅遊內容,使得有風格的短片成為吸引力的切入點。
行銷策略早已超越年齡和職業等靜態資料。從搜尋行為、貼文趨勢到社群語言,數位足跡揭示了旅客的「旅行心情」。例如Z世代對鐵道旅行的復興興趣、日本風格的流行等,都可轉化為創意素材。觀光行銷若能與重要文化節點、假期相結合,將顯著提升接受度。不論是音樂演唱會或足球大賽,只要能將當地景象融入其文化語境,就能促使旅客在「當下」做出旅遊決策。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過去。跨區域合作可以帶來規模效益與行銷綜效。不論是聯合推出主題行程、整合票證方案或共同包裝故事,都能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