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合規浪潮終結舊日紅利。從加拿大倒查移民購房資金來源,到香港私銀開戶門檻陡升、灰黑產難入場,規則重塑標誌野蠻生長時代落幕。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加速出海,劉強東透露京東歐洲電商基建即將完工,將攜千家頭部品牌進軍,穩定幣成為跨境交易新工具,配合「統一大市場」戰略,打造新一代跨國企業群。
美國高利率收割未果,預期2026年大幅降息。中美利差縮小疊加海外疲軟,全球財富將湧入中國。人民幣增發將驅動全球經濟,引領「賺人民幣」新周期,通脹重臨與資產反彈可期,繁榮伴隨中國主導市場與科技創新。此順周期更利改革落實:反內卷、提收入、建保障房,推動社會「北歐化」趨向均衡,釋放多元生命體驗的消費潛力。
最近,在中歐峰會暗湧下,歐方悖論式抱怨中國「產能過剩」,馮德萊恩更緊跟美國政策,將中資機構列入對俄制裁名單。然而,美歐貿易談判僵局令歐弱勢盡顯。中方軟硬兼施:全面取消人員往來限制、解禁阻撓《中歐投資協定》的歐洲議員制裁、將峰會壓縮至一日、以普通車輛接馮德萊恩,強硬傳遞「棄美選華」訊號。中方更展現合作誠意,強調開啟新五十年。
其實,歐洲面臨結構性選擇:與經濟結構相似的美國是零和競爭,與華則為互補。美國視歐為收割對象,歐洲唯有聯華方保增量,尤其在氣候領域——歐圖碳稅,華控新能源設備上游。中方明示,若歐執迷,其角色東南亞、日韓乃至美企皆可取代。馮德萊恩離京聲明「歐中合作基於自身利益,與美無關」,顯示歐洲或已讀懂:緊抓中歐互補,方是生存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