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有時也會有這種想法:覺得自己沒甚麼用,不夠好,失去積極做事的動力,自我否定。
我沒有刻意等待看到新目標或方向,因為我不想期待。那做甚麼好呢?不去想大事,先做好小事、日常事就夠了。譬如掃地,漫無目的地寫寫字,走走路。重點是:不為甚麼。
在這種時候,能出走更好。幸好我生活管理好,不多花費在沒需要的東西上,有餘錢便去旅行,到外邊走走看看,做個閑人。其實這應該是人生最該做的事,是成就,不是嗎?
當你批評自己沒用時,可以問自己:你想有甚麼用?
我問過自己不止一次我到底有甚麼用。我寫過、說過、覺得有用的東西都已說了,寫了,開課教了大家,可是有多少人明白,願意去做,又有能力做得到?是不是我所相信的都只是幻象,是一廂情願?尤其是對求助者付出那麼多,換來了甚麼?又累又傷,我是否做錯了?
你們說呢?
我明白人要慢慢成長,急不來,種子發芽了,播種者不一定能看見,不能像家長那樣處處管、擔心和否定,否則會助長操控慾。我應該從出版學會一個道理:一本書出版後它已不是作者的了,它是開放的,每個讀者用他的角度去詮釋,得到養份,是甚麼作者算不盡。各走各路,互相影響。
當你問自己有甚麼用時,請列出清單,如會煮飯,養得起自己,照顧家人,做家務。覺得不夠好時,列出夠好的來:善良,不麻煩別人,不依賴或剝削誰。嘩,真是大成就。你對自己還有甚麼不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