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8-22 17:30:00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 邁向清澈透明的世界

分享:
《無限城篇》的製作之用心,無論是故事編排還是畫面表現的那種高水平,是無論如何都討厭不起來的。

《無限城篇》的製作之用心,無論是故事編排還是畫面表現的那種高水平,是無論如何都討厭不起來的。

如果這個世界的動漫迷對《鬼滅之刃》有「DIS」和「LIKE」這兩種極端態度的話,我想我自己一直以來都稍微偏向「DIS」那邊。直至看畢《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感受到單單是「DIS」和「LIKE」不足以描述這齣現象級作品。

播放第一季動畫時覺得相當不錯,畫面表現有張力,節奏也夠快,兩三集就打完一隻鬼,之後還會有一段很長的關於鬼的身世描寫——雖然有點像粵語長片那種賣慘套路,但也算看得津津有味。不過《無限列車》劇場版個人覺得頗為長悶;「遊郭篇」更有硬拖一季之感,讓我連之後的《刀匠篇》都沒什麼心思追看。直到這次因為知道要上映劇場版,才又回頭補了《柱訓練篇》,沒想到覺得又好看了起來,尤其是第八集大家一齊跌入無限城的那段,簡直熱血沸騰,第一季那種讓人興奮的感覺完全回來了。

禰豆子確實很棒,一時是人一時是鬼,一時是蘿莉一時又像權恩妃,包攬了全世界男人喜歡的類型,沒有(男)人能討厭她。

禰豆子確實很棒,一時是人一時是鬼,一時是蘿莉一時又像權恩妃,包攬了全世界男人喜歡的類型,沒有(男)人能討厭她。

回顧自己整個喜歡和討厭《鬼滅》過程,覺得只用「不喜歡」或「喜歡」這種二分法來評價這部作品實在不夠全面,甚至不公平。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觸這部作品,是因為聽說它的漫畫單行本銷量在日本超越了《One Piece》,於是就抱著「這東西到底有多厲害?」的挑戰心態去翻漫畫,結果很快就得出了一個偏狹的結論:「有什麼厲害的?」

現在回想,除了當時心態是帶著挑釁之外,更重要的是——「超越《One Piece》」這件事本身就不一定代表「更好看、更精彩」,而就算有關聯,那種「好看」也未必適合自己。

現在冷靜下來想,其實它能夠做到比《One Piece》更普及更受歡迎,正是因為它屬於那種王道類型。我們這些看了幾十年漫畫的老讀者,難免會覺得它有點平平無奇,但對於一些沒看過《聖鬥士》、《龍珠》、《火影忍者》的新世代來說,覺得《鬼滅》是神作其實再正常不過。《鬼滅》裡面出現的笑點,其實是小學五六年級或初中生會喜歡的那種梗。所以說「神作」並沒有絕對標準,反而和你的觀賞經驗有關。

這樣說好像有點貶低《鬼滅》,但其實除了想說它偏兒童向之外,這部作品裡確實有很多方面是站在當今動漫界的金字塔頂端的。比如這次《無限城篇》劇場版,就是「將一個王道故事,在畫面、音樂、分鏡、節奏各方面都做到極致,這樣就足以成為一部能夠俯瞰全球動畫的頂尖作品」。不敢說它會成為經典,但動漫歷史上一定會留下它的名字。

《無限城篇》的畫面表現,以及如何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實體化地呈現出來,比如炭治郎進入「清澈透明的世界」,後面甚至直接說明是「無我」狀態,其實很多戰鬥類漫畫都有類似設定,比如《龍珠》裡孫悟空的自在極意功、《咒術迴戰》的黑閃,或者我們常說的「進入Zone狀態」。但這次《無限城篇》炭治郎進入無我的那段畫面表現和配樂,具備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讓人既熱血又有新鮮感。你不得不稱讚UFOTABLE燒錢燒得值,其他製作公司都要甘拜下風(當然《DANDADAN》也很厲害)。
 

adblk5
《鬼滅》一向都是先激鬥一段,然後用Flashback(倒敘)方式講角色為什麼會進化或者他戰鬥的原因,那種(老套但)細膩真摯的情感表達又在《無限城篇》回來。

《鬼滅》一向都是先激鬥一段,然後用Flashback(倒敘)方式講角色為什麼會進化或者他戰鬥的原因,那種(老套但)細膩真摯的情感表達又在《無限城篇》回來。

所謂王道故事,當節奏和各方面戰鬥處理得好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種觀賞的快感。《鬼滅》一向都是先激鬥一段,然後用Flashback(倒敘)的方式講角色為什麼會進化或者他戰鬥的原因。這方面第一季做得很好,但第二、三季好像消失了,直到這次《無限城篇》講猗窩座的過去,那種(老套但)細膩真摯的情感表達又回來。我真的聽到電影院裡很多人拿紙巾擦眼淚,自己雖然沒有那麼投入,但也很能理解那種沉浸其中的感受。在人物刻劃上,《無限城篇》非常成功。

就算你以往多麼不喜歡《鬼滅》,《無限城篇》的製作之用心,無論是故事編排還是畫面表現的那種高水平,是無論如何都討厭不起來的。嘗試打開心胸,放下個人喜惡,去欣賞為什麼這部作品能夠風靡日本那麼多人,並且這麼多年還能長期處於現像級作品。嘗試發掘它的優點,懂得欣賞作品的好,相信比只專注於個人喜惡更有價值,也更接近炭治郎那種「清澈透明的世界」——無我。

嘗試發掘《鬼滅》的優點,懂得欣賞作品的好,相信比只專注於個人喜惡更有價值,也更接近炭治郎那種「清澈透明的世界」——無我。

嘗試發掘《鬼滅》的優點,懂得欣賞作品的好,相信比只專注於個人喜惡更有價值,也更接近炭治郎那種「清澈透明的世界」——無我。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