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碼頭為契機 完善鯉魚門旅遊配套
鯉魚門新公眾碼頭在6月底正式啟用,政府和社區應視此為新契機,為這個傳統漁港迎來新動力,新商機!筆者上周實地考察發現,從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前往西灣河碼頭乘船到鯉魚門,再登上魔鬼山炮台,傍晚到海鮮食肆,是一條可集「歷史探索、自然觀光、美食體驗、輕鬆登山」於一身的旅遊路線,不僅老少咸宜,還能讓人在軍事遺跡與維港美景間感受香港獨特魅力。然而,目前各景點間缺乏有效串聯,亟須系統規劃整合。
現時,鯉魚門新碼頭僅在周末提供航次,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筆者建議可引入常態化渡輪及水上的士,吸引更多水線停靠,甚至可考慮引入環保電動船,開創低碳的維港遊;其次,新碼頭應增加指示牌和鯉魚門的介紹,引導旅客在區內遊覽和消費。第三,可考慮打造主題文創市集,結合在地文化開發特色紀念品;第四,將魔鬼山碉堡、歌賦炮台、砵甸乍炮台打造為開放式博物館,與對岸的海防博物館形成互動式歷史教育路線。最後,繼續鼓勵鯉魚門商戶舉辦海鮮文化節,透過海鮮文化節與商戶守則優化,建立「優質消費」口碑。
這種「輕改造、重體驗」的發展模式,關鍵在於政府、業界和社區的協同合作。政府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應將鯉魚門納入下一輪旅遊熱點,打造成為山海人文與漁港風味兼備的旅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