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9-08 08:30:00

保時「米」與法拉「米」?

分享:
保時「米」與法拉「米」?

小米YU7 SUV抵港,車頭設計與SU7相近,車身因SUV定位更高,某程度上與豐田Crown Sport及法拉利Purosangue神似。(網上圖片)

小米集團(1810)首款電動車SU7推出時,外型設計令人眼前一亮,頭燈彷彿向麥拿侖「致敬」,車尾燈線條與保時捷有幾分相似,帶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趣味。近期推出的YU7 SUV抵港,車頭設計與SU7相近,車身因SUV定位更高,某程度上與豐田Crown Sport及法拉利Purosangue神似。

小米第二季業績穩健,收入及淨利潤均錄得增長。智能手機業務仍是主要收入來源,全球市場份額穩居前列,高端機型如Xiaomi MIX FlipREDMI K80系列提升品牌溢價。IoT及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增長強勁,受平板電腦及智能家電需求推動。互聯網服務收入穩步提升,顯示生態系統的變現能力。汽車業務表現亮眼,收入增長迅速,成為未來核心驅動力。充裕的現金儲備和低債務水平為擴張提供保障,雖然估值偏高,但多元化業務及汽車市場潛力為溢價提供合理性。

adblk5

小米的業務策略以「智能手機+AIoT+汽車」為核心,通過閉環生態系統實現產品協同。AIoT業務涵蓋智能電視、平板電腦及智能家電,持續投資研發推動技術突破,如MiMo-7B人工智能模型及YU7智能汽車。電動車業務是增長新引擎,YU7 SUV搭載800V高壓平台及Nvidia DRIVE AGX Thor™晶片,續航里程出色,產品力媲美國際品牌。小米汽車交付量穩步上升,全國門店網絡快速擴張,創始人雷軍上調年度交付目標,顯示市場信心。政府購車補貼政策亦為銷售助力。然而,YU7訂單過多導致交車期長達5760周,且SU720253月發生的一宗致命車禍引發安全爭議,可能削弱消費者信心,影響品牌形象。

中國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及政策支持為小米提供廣闊空間,公司計劃憑高效生產系統逐步成為行業領導者。然而,行業競爭白熱化,Tesla、比亞迪(1211)、蔚來(9866)等對手來勢洶洶。近期車展如CES 2025Auto ShanghaiBharat Mobility Expo凸顯競爭激烈,比亞迪展出Sealion 7主打高性能,蔚來推出新款智能SUV強化AI駕駛體驗,寶馬Neue Klasse平台的iX3電動SUV則強調可持續性與先進科技。其他品牌如現代Creta Electric、馬自達電動化概念車亦顯示市場多元化。

中美科技博弈為行業增添不確定性。小米汽車高度依賴英偉達高性能晶片(如YU7採用的Thor晶片),但美國對華出口管制限制高階晶片供應,促使內地車企轉向國產晶片,如華為Ascend系列或燧原科技的AI晶片。儘管國產晶片性能暫不及英偉達,但政府推動半導體自給自足或將改變行業格局。小米需平衡技術選擇與供應鏈穩定以保持優勢。

adblk6

國際市場方面,小米在印度、東南亞及歐洲表現穩健,海外收入佔比提升。但地緣政治風險及產品同質化壓力不容忽視,需持續創新維持競爭力。市場對小米前景樂觀,但估值高於行業平均,投資者需謹慎評估。小米憑藉多元化布局及汽車業務潛力展現增長動能,未來成功取決於能否推出更多元車型,應對競爭與供應鏈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