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5-09 04:29:51
日報

培養人才土壤最重要

分享:
培養人才土壤最重要

培養人才土壤最重要

香港政府常常說要引入人才,又或者說要培訓人才,這牽涉到一個基本的理論:甚麼是人才?人才如何培訓出來?

春秋戰國時期,沛地屬宋國,宋滅後,楚國得沛地,設縣。秦時置沛縣,屬泗水郡,這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出身地,也是其基本班底,包括了其頭號手下蕭何在內。在冊封18個王中,有沛籍10人。

為甚麼沛縣能夠產出偌多的猛人?這肯定不是基因,更不是教育,而有這水土、有這機會,這夥人從實戰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從而成為天才式的人物。

同樣原理,毛澤東是公認的天才……嗯,縱是最不喜歡他的人,也無法否認他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超凡能力。但是,他在北京大學時,只是一個圖書管理員,可以說,如果沒有後來艱苦卓絕的實戰經驗,從實戰中學習,也絕對不會成就後來的毛澤東。

成龍、洪金寶、元奎這些「七小福」,只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讀書不多,也沒有甚麼博聞知識,對於電影,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到了八十年代,藉著港產片這片土壤,卻可以大放異彩,把港產片打出國際,成就了電影史上輝煌的一頁。

adblk6

今日的明星,除了武打演員,包括周星馳、周潤發、張家輝、古天樂等等,主要是TVB出來的,當年全都只是讀過幾個月訓練班的咖哩啡,但由於有大量的工作經驗,一個一個從經驗學習,成為了演技兼偶像巨星。

反觀今日的高官,個個在當年都是高材生。誰都知道,政務官是高薪厚職,只請最優秀的畢業生,而且選拔困難,是數一數二的好工作。可是,二、三十年的官場生活下來,一個個變成了笨蛋、庸官,無他,官場訓練,卸膊吞pop,這些「經驗」累積下來,天才也變成了蠢才,這是必然的結果。

adblk7

直接地說,基因是重要,教育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成長的土壤:只有實戰的經驗,才能令人變得強大,變得聰明,變得有競爭力。

照我看,數碼港、科學園,不如廉價工廈,這好比蓋茨和朱克伯格,都是家庭作業起家。這正如有人對我說,促進娛樂產業,最有效的政策,是容許住宿舍,以方便從業員交流知識和日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