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9-08 04:29:49
日報

少老闆:香港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困擾與機遇

分享:
王于漸教授

王于漸上周於《am730》二十周年午宴論壇上發言。(資料圖片)

在香港,僱主(扣除自僱人士)佔勞動人口比率與經濟增長有甚麼關係?

上周五參加了《am730》二十周年午宴論壇,主題是「香港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困擾與機遇」。多得施永青老闆面子夠,論壇請來芝大師兄王于漸教授向大家分享他對這個主題的看法,而我這個師弟亦有幸獲邀參加這場論壇。解構香港經濟的困擾與機遇,王于漸教授提出了一個我們陌生的經濟數據——僱主佔勞動人口比率。工字不出頭?原來,香港老闆愈來愈少。僱主佔勞動人口比率,由1991年的6.1%高位,一直下降至2024年的只有約2%!換句話,「少老闆」這個本地市場現象並非周期性,而是回歸前早已開始的結構性趨勢。王于漸教授為甚麼關注這個「少老闆」趨勢?先聽聽Grok怎麼說:

adblk5

「僱主(扣除自僱人士)佔勞動人口的比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通常是正向的,特別是在高收入經濟體中,因為這些僱主往往經營規模較大、資源豐富的企業,能夠通過創造就業、投資和創新推動經濟增長……在香港,僱主(扣除自僱人士)佔勞動人口的比率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特別是在金融、進出口和專業服務等高附加值行業。這些僱主通過創造就業、資本投資和帶動相關行業活動,對經濟增長有顯著貢獻。」

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正是王于漸教授關注「少老闆」趨勢的原因。師兄卻提醒大家,這個微觀趨勢背後的宏觀大趨勢,是香港由製造型經濟逐漸轉型至服務型經濟,而前者面對的全球競爭往往比後者面對的來得更激烈。於是,隨著製造業北移,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我們的競爭力難免不如以往,這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深層困擾,與政制甚至地緣政治無關。

同意師兄的觀察。我想補充的,是「少老闆」這趨勢亦與香港的教育水平提升有關:大學生投身各種專業服務,創業的機會成本就是這些專業服務的高工資。要提升一個服務型經濟的競爭力,怎麼辦?過去十多年斜槓青年的興起,從炒散到做老闆,這其實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機遇。另一方面,我們兩師兄弟都同意,今天香港服務業面對的規管,往往比以往製造業面對的多。把困擾轉化為機遇,半年前我便寫過《放寬管制讓「地下經濟」成為經濟增長點》一文,半年後王于漸教授提醒我們拆牆鬆綁應該由服務業做起。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