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推動美股持續增長的關鍵力量。(資料圖片)
踏入2025年下半年,美股市場將繼續面臨多重挑戰與機遇。關稅議題依然是市場焦點,尤其是對亞洲地區的潛在影響,但市場對關稅消息的反應已不如以往敏感,部分投資者甚至押注所謂「TACO交易」(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認為特朗普的強硬言論未必最終落實。然而,在8月1日關鍵期限前,關稅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一旦美方對日本等國家實施更嚴厲的關稅措施,恐將引發新一輪市場波動。
另一方面,當前美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後市能否延續升勢,將取決於企業的盈利表現。第一季度財報表現普遍優於預期,為市場注入信心;若即將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能維持強勁表現,可望進一步支撐股市表現。即使短期內因關稅或宏觀經濟數據引發市場調整,亦可視為健康的回調,有助釋放估值壓力,為後續上升創造空間。
AI成美股核心增長引擎
儘管整體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人工智能(AI)產業無疑已成為推動美股持續增長的關鍵力量。通用型AI被譽為當代的工業革命,不僅大幅解放人類智力,同時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從程式編寫、自動化創意生成,到精準廣告投放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AI在提升效率與生產力方面的應用成果已日益顯現。
目前,投資者可聚焦AI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核心股票,其中包括:
- 核心AI公司:在「美股七雄」(MAG 7)中,部分科技巨頭憑藉大模型研發、自身生態構建和基建優勢,展現出強勁的財務表現。例如,上游晶片供應商輝達受惠於AI模型對算力的龐大需求;特斯拉則在RoboTaxi等應用場景中展現潛力。然而,投資者宜審慎選擇,避免盲目追捧估值過高的個股。
- 基礎設施機遇:隨著AI模型進入推理階段,對算力的需求持續攀升,帶動數據中心、伺服器及相關能源供應的快速發展。其中,具備穩定供電特性的核電板塊成為焦點;而半導體和儲存器等上游產業同樣值得關注。投資者宜聚焦估值合理、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企業,避免追逐短期熱點。
- 亞洲供應鏈潛力:雖然AI基礎設施龍頭多為美股上市公司,但東亞地區亦擁有眾多高質量供應鏈企業。部分中國科技公司在AI應用層面已實現顯著收入增長,成為全球AI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亞洲投資者可積極配置相關企業,把握全球AI驅動的增長機遇,而非僅作為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選項。
展望2025年下半年,美股市場仍將在關稅政策、估值壓力和貨幣政策等多重挑戰中尋求穩定與突破。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變局,AI產業的強勁增長動能正為投資者提供明確的方向。透過精選具競爭優勢的AI產業鏈企業,並結合靈活的風險管理策略,投資者有望在波動之中把握機遇,實現穩健的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