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亞洲增長機遇 創造多元入息來源
筆者較早前曾在專欄提及,今年市況較波動下,投資者似乎較以往更著重現金流和風險管理,令收益型產品需求增加。留意到投資者希望獲取多元化入息來源,除股票股息外,亦同時追求債券票息,及期權策略帶來的額外入息,以增強整個投資組合的潛在收益。
按地區劃分,我們認為投資者可留意亞洲地區增長機遇。亞股年初至今表現較美國市場強勁。今年截至9月12日為止(以美元計價),恒指及日本東證100分別錄約30%和18%升幅,韓國KOSPI更升近50%,而美國標普500則上升12%。亞洲市場表現主要受惠經濟復甦,人工智能的應用及有利的人口結構。同時各個地區均有不同的增長概念,以印度為例,該國主要集中在金融及工業相關行業,與中國較集中於互聯網平台,人工智能和消費主題不同。因此,除捕捉增長機遇,投資亞洲地區可分散風險及起到組合多元化作用。
此外,靈活運用期權策略可增強投資組合收益及減低波幅,尤其普遍較波動亞太區股票(日本除外)。出售認購期權從而獲取期權金,有助投資者分散風險,一般而言,投資團隊會考慮市場展望,期權收益率及期權流動性,以評估不同行使價期權,再決定如何運用期權策略,賺取更多期權金及平衡贖回風險。當然,亦要留意出售認購期權或限制升市所得。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作者為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其和其團隊所管理的基金或產品投資於相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