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轉型藍圖:從核心營運、產品創新與新業務開創價值
為推動永續轉型,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可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將永續理念深植於企業的營運核心、產品創新與未來增長之中。
1. 核心營運轉型
永續轉型關鍵在重塑核心營運:透過原料採購到能源優化,將營運效率轉化驅動環境保護與財務成長雙重引擎。其中契機是推動綠色供應鏈,龍頭企業不再單打獨鬥,攜手供應鏈夥伴制定並落實ESG標準,形成規模化效應。例如,沃爾瑪的「Gigaton計劃」成功號召近6千家供應商參與,提前6年達成原定2030年減碳目標。Nike「供應商氣候行動計劃」推動11家核心供應商建立聯合減排機制。透過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企業可進一步優化營運效率。例如,UPS利用AI演算法優化運輸路線,大降燃料消耗。Google 用AI在能源管理把數據中心的冷卻用電降低 40%。
2. 產品與服務創新
推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創新產品與服務是關鍵策略,領先的B2C品牌正開發能吸引消費者的永續產品,Patagonia將永續性融入服飾,IKEA目標是2025年其餐飲菜單中50%為植物性食品,Unilever推「Dirt Is Good」洗衣產品減洗衣時間及用水。部分中小企業也創造創新產品,如英國精釀啤酒商Toast Ale利用剩餘麵包釀造啤酒。在B2B領域,企業也提供服務以滿足其他企業的永續需求。例子如國泰航空(293)讓企業客戶購買可持續航空燃油以抵銷商務旅行碳排放。值得注意是,全球與亞太調查顯示,消費者普遍偏好永續產品,且願支付最高約 10%溢價,但「言行落差」仍存在,缺乏實際消費支持下仍難做大市場。
3. 新業務拓展
永續轉型中最前瞻策略是投資由永續趨勢驅動的新興增長領域,部分企業正積極開拓綠色能源、能源儲存、電動車及永續建築等新業務線。例如,亞馬遜20億美元「氣候承諾基金」與微軟10億美元「氣候創新基金」將資金投向能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技術。亞洲企業也把握商機,蔚來(9866)成立獨立投資平台蔚來資本,專注投資低碳化與數位化領域初創;日本能源公司Jera斥約3億美元成立企業創投基金,鎖定新興綠色科技;豐田亦設規模3億美元氣候基金。麥肯錫預測亞洲綠色產業規模於2030年達5萬億美元。
以核心營運優化、產品與服務創新、未來成長投資三大支柱推動的永續轉型,能形成成長飛輪,同時創造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為企業在新經濟周期中奠定長期競爭力。面對永續轉型浪潮,對企業而言,這不只是挑戰,更是實現共享價值的千載難逢機遇。
IESGB 顧問羅盛梅教授 | 黃曉穎(Janice Sue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