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漫畫中的「預言」,意外重創日本旅遊業。(資料圖片)
7月日本大地震的傳言,估計導致日本旅遊業損失多少?
旅客來港目的不是吸煙,旅客去日本目的難道又是為了地震?小紅書一句「以後不去了,太麻煩了」,原因是有內地客帶了一條香煙入境而被海關罰款5,000元。假如真有其事的小紅書留言不會打擊旅客訪港意欲,平行時空的「預知夢」反而對旅遊業造成影響?70歲日本漫畫家竜樹諒曾預言2025年7月5日,日本會發生災難級大地震。不懂發夢的Grok這樣回應:「目前無具體數據量化2025年7月大地震傳言對日本旅遊業的經濟損失,但報道顯示其對航空、旅館和租車等行業造成顯著衝擊,特別在香港和台灣市場,訂單減少幅度顯著(如香港3月訪日人次下降9.9%,復活節日本團減半)。」
人言可畏。據說,竜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的15個預言裏已應驗了12.5個,當中包括英國王妃戴安娜之死、Queen主音Freddie Mercury因傳染病離世、不知名地方發生大地震海嘯、神戶大地震等。更可怕的是,真正的大災難將在2025年7月到來,而她在夢境看到的災難級大地震,在日本和菲律賓間的太平洋引發的超大海嘯侵襲過後,日本、台灣、香港和菲律賓等區域的陸地將連在一起。竜樹諒的預言引起極大關注,有旅客表示已選擇改期甚至取消日本行程。果然,有本地航空公司近日宣布縮減飛往日本班次,日本傳媒NHK更指這則「毫無科學根據」的消息已經重創日本旅業,並點名香港和台灣是散播地震傳聞的主要地方。雖說謠言止於智者,研究卻發現經濟周期在互聯網時代是受假新聞影響的:假新聞增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提升失業率、減少工業生產及消費開支,尤其服務開支。一個有趣的發現,假新聞的經濟影響,是假的負面新聞比假的正面新聞影響大。於是,互聯網時代的謠言和唱衰,對消費者尤其在服務開支的影響是特別敏感的。
2025年7月5日,我將會在不丹,一個坐落於喜馬拉雅山脈之上,地震風險非零的國家。不是為了避震,只是為了參加當地一年一度的尼瑪隆戒楚節(Nimalung Tshechu)。幾個朋友知道後都希望加入,在一個日本和台灣以外的地方過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