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自學院
2025-08-05 04:30:10
日報

美市業績期內回調 混亂中慎防賭業績

分享:
市場着重看業績為主,業績後的股價發展往往分別很大,例如Meta與Amazon。

市場着重看業績為主,業績後的股價發展往往分別很大,例如Meta與Amazon。(資料圖片)

美國股市因失業數據,引發市價高位獲利回吐。市場着重看業績為主,業績後的股價發展往往分別很大,例如Meta與Amazon。兩大巨頭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收入結構與策略重點。從最新的財報圖表來看,兩家公司不僅營收持續成長,背後的動能與風險來源也值得深思。

Meta:廣告驅動,虛擬世界仍在燒錢

Meta的2025財年第二季收入達475億美元,年增長率達22%。其中,廣告收入高達466億美元,貢獻了超過98%的營收來源,證明旗下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依舊是全球最具價值的數位廣告資產。

然而,Meta仍持續投入於其長期賭注:Reality Labs(虛擬實境與AR部門)。該部門儘管營收成長5%,僅有4億美元,卻帶來45億美元的營運虧損。這也意味著,Meta的元宇宙業務仍處於高投入、低產出的階段。

在獲利方面,Meta的毛利為390億美元(毛利率82%),營業利潤達204億美元,來自Family of Apps(FoA)的貢獻為正,而Reality Labs則形成拖累。淨利潤為183億美元,稅後利潤率達39%,顯示其主營業務仍具極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研發支出達129億美元,佔整體營收的27%,突顯Meta在AI、AR及核心演算法領域的積極投資。

adblk6

Amazon:多元收入結構支撐長期增長

與Meta明確依賴廣告收入不同,Amazon展現出極為多元且穩健的營收結構。截至2025年6月,其年營收已突破6,643億美元,比五年前增長逾一倍。主要收入來源包括:AWS雲端服務:收入增幅高達173%,為增長最快業務,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23.6%。這部分也支撐了Amazon整體毛利與現金流。第三方賣家服務(3P):成長129%,反映Amazon電商平台生態的壯大。廣告業務:年增134%,顯示其在零售搜尋廣告領域的強勁增勢。訂閱服務(如Prime):近年也穩定成長,總體增長99%。線上與實體商店:雖然為最初的業務核心,但增長相對保守,約45%左右。

Meta雖在獲利率與廣告變現方面仍具領先優勢,但長期而言,對元宇宙的高投入是否能回收,仍存在不確定性。而Amazon則透過AWS與多元服務布局,打造出更強的防禦性與長期成長力。

本周比較受注目業績的公司,包括AMD,作為全球重要的AI晶片供應商,與NVIDIA並列市場焦點,業績表現會牽動整個AI半導體板塊。Uber,其共享經濟與移動出行龍頭,近年已轉盈,業績對整個新經濟板塊具有指標性。The Trade Desk,其程序化廣告平台龍頭,是Meta、Google廣告之外的重要對手,特別受到AI與隱私政策變化影響。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