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自學院
2025-09-02 04:30:08
日報

阿里業績後突破 自製晶片須注意細節

分享:
雲智能

阿里旗下雲智能上季收入達33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6%,成阿里季績重要推手。(資料圖片)

阿里雲上季成為阿里巴巴(9988)的「MVP」,雲智能上季收入達33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6%,創3年新高;AI相關產品已連續8季保持3位數增長,外部商業化收入佔比突破20%。經調整EBITA增長26%至29.5億元,利潤率達8.8%,表現相當亮眼。阿里雲增長來源主要包括春節後DeepSeek效應帶來的算力與推理需求,以及企業轉向場景化後訓練模式,消耗大量Token和算力,開啟新商機。

雖然雲業務成為定海神針,卻難掩集團財務壓力:阿里上季度自由現金流淨流出188.15億元,而去年同期仍為淨流入174億元,缺口高達362億元,緣於雲基建投入與淘寶閃購的推廣。阿里「1+6+N」架構也正式成歷史,縮編為四大業務,聚焦電商與雲+AI,形成短期對沖格局。AI推動雲市場集中度提升,企業更傾向全方位產品組合的供應商。阿里雲在基礎設施、模型研究上已逼近甚至超越谷歌雲,但在整合力上仍顯不足。

但阿里巴巴如果自研AI晶片(如含光系列)由台積電轉向中芯國際(981)代工,須注意四大問題:

一、製程與技術挑戰:台積電掌握先進5nm、3nm製程,而中芯國際受制於美國禁令,目前僅能穩定量產14nm,7nm良率仍不成熟。對AI晶片而言,先進製程代表更高算力密度與能效,若退而求其次,性能將難與英偉達、AMD等國際對手抗衡,並可能影響演算法適配與客戶端整合。

二、EUV光刻機缺口:中芯無法取得ASML的EUV設備,只能以DUV繞路,導致7nm以下工藝穩定性不足。良率問題和供應鏈成熟度相對落後,初期轉單易出現交期不確定與成本上升的風險。

adblk6

三、政治與戰略考量:此舉雖在商業上劣勢明顯,但有助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符合中國「主權晶片」戰略。政府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阿里若支持國產替代,不僅能獲得政策補貼、融資與市場採購優勢,亦可在政企與公共雲AI部署中取得優先地位。

四、策略建議:短期應採混合模式,高端晶片繼續依賴台積電,低端或邊緣AI晶片逐步轉向中芯;同時加強演算法與軟體優化,彌補硬體短板;並深化與國內供應鏈的合作,如寒武紀、長電科技與紫光展銳,建立完整的國產AI晶片生態。

整體而言,短期成功率僅約三至四成,但在政策扶持與技術進展推動下,中長期仍具突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