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1-01 04:30:00
日報

心臟衰竭患者 嚴防新冠病毒及冬季夾擊

分享:

新冠變種病毒隨時來襲,以及冬季即將來臨,兩者均會增加心臟衰竭患者入院及死亡的風險。有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高達52%,而冬季更是心臟衰竭患者入院高峰期,故此患者應及早作出預防,嚴控病情。

心臟衰竭嚴重可致猝死,更是本港內科病房入院主因之一,年逾20,000人次因心臟衰竭入院及死亡。有見新冠疫苗接種引起不少市民對心臟健康的關注,香港心臟衰竭學會最近對18歲以上港人進行調查,發現1/4受訪者在接種前接受心臟檢查或諮詢醫生意見,當中兩成發現心臟問題。

然而,調查指出,96%受訪者對心臟衰竭有誤解,大部分誤以為只有心跳急促或不規律與心臟衰竭有關,不知道其他嚴重徵狀,包括運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食慾不振、體重迅速增加、噁心、持續咳嗽及腳部腫脹。調查亦顯示,近半受訪者過去一年出現嚴重徵狀,當中僅兩成求醫,情況令人憂慮。

隨著科技進步,現時心臟衰竭已有不同治療選擇,並非只能做手術或等待換心。根據最新國際指引,藥物治療除了可紓緩病情,更有效減低入院風險;有研究指出,接受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治療的患者,可減少再入院率達44%,獲美國心臟醫學會/美國心臟學會(ACC/AHA)及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建議取代ACEIs及ARB兩種常用藥物。亦有研究顯示,綜合藥物治療(ARNI + BB + MRA + SGLT2i)令患者可額外8年免於心血管病死亡或因心臟衰竭住院、可延長6年壽命。

學會提醒患者應按時服藥,同時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例如控制水分及鹽分攝取、注意保暖,以及在病情穩定下,諮詢醫生意見,考慮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嚴控病情減再入院風險。

心臟衰竭患者 嚴防新冠病毒及冬季夾擊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