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5-07-13 11:30:00

廣東博物館看世界美食之都 探秘獨特飲食文化|灣區自由行

分享:
廣東博物館看世界美食之都 探秘獨特飲食文化|灣區自由行

廣東博物館看世界美食之都 探秘獨特飲食文化|灣區自由行

參觀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最佳捷徑。

看廣東博物館,領略嶺南源遠流長的歷史軌迹外,豐富的地理山水也孕育出獨特的飲食文化,透現千百年來人文的生活智慧。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佛山順德美食博物館 探秘「世界美食之都」

「食在廣州,廚出鳯城」,鳯城就是順德。順德,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有「中國廚師之鄉」之稱,港、澳及廣東的名廚不少來自順德,在東南亞更是一個響噹噹的金字招牌。2014年,順德入選聯合國「世界美食之都」。

位於西江、北江、潭江三江交滙之地的佛山順德,千百年多受泥沙不斷沉積,形成一片河網密布的嶺南水鄉,擁有全球罕有的桑基魚塘循環農業系統,以及全國最大的鰻魚、鱸魚、生魚生產基地。2023年,順德淡水養殖年產量逾30萬噸,佔全區農業總產值七成以上。

因地理之宜,成就了順德「不時不食、不鮮不食」的特有條件,順德魚生就是中外有名的美食。順德的水牛奶乳脂含量是普通牛奶的兩倍,亦成就了雙皮奶、大良牛乳等地道美食。

adblk5
順德美食博物館位於山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園區內,館內布置時尚,美食模式也份外吸睛。(圖片來源:順德美食博物館官網) 順德美食豐富多樣,看博物館的陳設便會了解鳳城幫菜的多樣。(圖片來源:順德美食博物館官網) (圖片來源:當代中國製圖)

位於佛山順德區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園區的「順德美食博物館」,便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記錄順德的美食文化,科技元素及藏品,還原順德美食背後的社會變遷、文化傳承與時代精神。

整個美食博物館分為:「雞有雞的味,魚有魚的味」、 「做食,有得食」、「順德的滋味,世界的知味」, 以美食為主要線索,探尋美食和人與城市的關係,展現和復原順德美食的文化傳承!

江門陳皮文化博物館 一睹陳皮「前世今生」

江門新會陳皮享譽國際,是中國傳統地道藥材和調味佳品。

新會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在此交匯,鹹淡水交融的獨特水土,富含礦物質和有機質,為茶枝柑(陳皮原料)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新會特有品種「茶枝柑」(又稱「大紅柑」),果皮厚實、油胞密集,陳化後黃酮類物質(如橙皮苷)和揮發油(檸檬烯等)含量遠高於其他產區,藥用和調味價值更高。

位於江門新會的陳皮村是遊覽新會必到的景點,內裏有陳皮文化博物館,也有陳皮倉庫及市集,準能讓你對陳皮的妙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陳皮文化博物館展陳不同年份的陳皮,百年陳皮你又見過未?(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代中國製圖)

位於新會陳皮村內的「新會陳皮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22年,是全國首個以陳皮文化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館內設置270°環幕影院、智慧玻璃螢幕等,系統展示陳皮種植加工,以及藥食同源的食用智慧等。

必看的,是不同年代產區的陳皮樣品,當中不乏年代久遠的珍貴陳皮,實在難得一見。館內設置「陳皮前世今生」等互動體驗項目,在遊戲中學習陳皮的妙用。

佛山嶺南酒文化博物館 玉冰燒本名「肉冰燒」?

水為酒之魂,佛山的釀酒業的興盛,離不開​​優質水源。

珠江及西江等各支流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遇到含鹽的淡水後逐漸淤積,形成三角洲平原。佛山,就位於三角洲平原腹地。

西江獨特的軟水,與珠江的肥沃稻田提供大米,成就了米香型白酒基底,被譽為中國糧食酒的最正宗。廣東四大名酒,就有石灣玉冰燒、九江雙蒸、長樂燒,以及飛霞液。當中,石灣玉冰燒和九江雙蒸,就是出自佛山。

石灣玉冰燒以肥肉入酒,本名「肉冰燒」。以米等原料發酵後,再放入陳肉缸內浸泡至酒液清亮透明為止。這個「肥肉釀浸,缸埕陳藏」的釀造工藝,創造出玉冰燒獨特的豉香型白酒。九江雙蒸還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暢銷世界各地,享譽海內外。

為了保存嶺南酒文化,廣東石灣酒廠集團於石灣酒廠前身、創立於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的陳太吉酒莊所在地,建立嶺南酒文化博物館。該館是廣東地區規模較大的酒文化博物館,也是華南地區首個專業酒文化博物館。  

嶺南酒文化博物館本身是一個酒莊的原址,三個型格米罐是它的標記。(圖片來源:嶺南酒文化博物館官方小紅書) 嶺南酒文化博物館內有400多個清代古陶埕,並還原明清釀酒場景,讓你對廣東米酒釀造有更深的了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代中國製圖)

館內特色包括三個巨型儲米罐(每罐可容納1200噸米)、明清釀酒場景復原,以及400餘個清代古陶埕酒窖等,生動地展現嶺南米酒釀造的技藝。

館內特設3D動畫劇場、古法釀酒工坊,遊客可近距離欣賞「石灣玉冰燒」的獨特工藝,品嚐國家級豉香型白酒。

必試的還有「太吉咖啡」,米酒與咖啡的結合,成為嶺南傳統文化活化的典範。

廣州王老吉涼茶博物館 「廣東涼茶」的鼻祖

涼茶,是廣東的民間飲食智慧,有「廣東涼茶」之稱。

涼茶之名,最早有記載的是出自元代釋繼洪撰修的《嶺南衛生方》:「其年餘染瘴疾特甚。繼而全家臥疾。皆病。…願得涼藥清利膈脘。餘辯其病。皆昏不知下寒劑皆以生薑湯劑。放冷服之。即日皆醒。自言胸膈清涼。得良藥而然。」

嶺南地區自古炎熱多濕,人們易患病,元代醫僧釋繼洪發現煲生薑湯飲用確有效果,元代的「涼藥」成為最早記載的廣東涼茶。「飲一杯下火涼茶」,成為了廣東特有的養生文化。 2006年,涼茶獲國務院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有不少王老吉涼茶博物館,而位於廣州白雲山中醫藥博物館內的這家,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是認識廣東涼茶最值得去的地方。(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王老吉涼茶博物館布置精細,科技互動場景也不少。(圖片來源:廣州神農堂中醫藥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當代中國製圖)

在廣州白雲山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園區內,有一家涼茶博物館,名為王老吉涼茶博物館,是全球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科技元素最多的涼茶博物館。

王老吉涼茶博物館共分為六大主題,透過老照片、實物以及多媒體等手段,全面介紹了中國涼茶的古今發展和養生機理,以及王老吉的傳奇故事,反映出廣東涼茶的千年民間食用智慧。

延伸閱讀:建築大師傑作 廣東博物館的現代美學|灣區自由行建築篇 

延伸閱讀:廣東古迹遺址博物館  歷史的殿堂|灣區自由行建築篇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adblk6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