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5-23 04:29:53
日報

中大研發機械人系統 簡化膀胱癌切除手術

分享:
中大醫學院

現時機械臂手術多用於腹腔鏡或者骨科手術,中大醫學院與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發出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適用於人體自然腔道的手術,去年12月成功進行全球首個機械人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塊切除術」(ERBT),比傳統手術儀器更容易完成,同時提高安全性,至今已完成8個案例。

 

經尿道膀胱腫瘤塊切除術 ERBT
膀胱癌

約75%膀胱癌屬非肌肉入侵性、且小於3厘米,可經手術切除治癒。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何子樑泌尿科教授吳志輝表示,本港膀胱癌每年約有四百多宗新症,約75%個案可透過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治癒,惟傳統內窺鏡手術會將腫瘤切成多個小部分再沖出體外,殘留於膀胱內的癌細胞或依附於膀胱表面,增加復發風險,患者或須再做手術。

一邊抓取一邊切割

經尿道膀胱腫瘤塊切除術則將腫瘤完整地由底「批」起取出,研究顯示1年復發率由TURBT的38%顯著降低至29%。「惟技術要求高,因為鏡頭及電刀整合為單一儀器,要從腫瘤底部切割比較困難。」吳志輝指。

有見及此,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便開發出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該學系教授郭嘉威解釋,「系統設有機械人定位台,前方具備內鏡支架,醫生可隨意移動內鏡的位置,定位台就會自動跟隨並為內鏡定位。而機械臂是2.8至3.5毫米直徑的雙臂,一支鉗配合一支電刀,可以做到一邊抓取一邊切割,令手術難度大大減低。」而新系統能夠配合現有的內窺鏡系統使用,讓醫生毋須重新適應內鏡視野,亦減省開發和應用的成本,並增加兼容性。

adblk5
經尿道膀胱腫瘤塊切除術 ERBT

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有靈活、易操控的特點。

縮短訓練時間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醫生分享使用感受,「傳統ERBT手術,醫生或須做30至50個案例,才有信心手術做得好,而新系統較易掌握,做數個案例已經可以熟習。」趙家鋒過去做真人屍體測試時,經過了約1.5小時的訓練,就能夠在30分鐘內切除一個直徑約2厘米的組織。「『鉗起』動作在外科手術非常重要,因為可以清楚看到最適合『落刀』的位置,避免切到腫瘤或者膀胱肌肉,大大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組織切除後該位置亦很平滑,可以更容易評估腫瘤是否『切得清』、有否損傷到肌肉層。」

安全高效 擴展至其他自然腔道

現時中大團已成功完成8個機械人輔助膀胱腫整塊切除術案例,所有患者都在1至2天後出院,其中6名患者術後已經過30天,並沒有出現顯著併發症,安全性高。吳志輝表示完成10個案例後會再檢討和優化手術,及後推展至其他醫院進行。郭嘉威展望機械人未來可以做到縫針的動作,以擴闊用途;而消化道、子宮、膽管等自然腔道手術的準臨床測試已在進行中。

amJetso送HeltiQ疣凍寧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