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8-21 04:30:21
日報

導管消融術 治頑固性高血壓

分享:
頑固性高血壓

導管消融術 治頑固性高血壓

高血壓常被喻為「隱形殺手」,皆因病者一般無症狀,往往出現心臟病、腎衰竭以至腦中風等併發症才發現患病。然而,多達一成半的高血壓病人,即使服用多種降血壓藥,血壓繼續飆升。本港醫學界遂引入微創手術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有年近80歲的婆婆接受新治療後,上壓由160mmHg大減至120mmHg,或可再減藥。

據衛生署在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本港15至84歲人口患高血壓的比率為29.5%,患病率隨年齡而持續上升,由15至24歲的4.9%,升至65至84歲的57.4%。

頑固性高血壓

陳裕豪指約7%至15%高血壓患者屬「頑固性」。

易致併發症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解釋,「頑固性高血壓」是指經過3種降血壓藥物治療、其中一種包括「利尿劑」之後,也無法將血壓控制的情況。文獻記載,約7%至15%高血壓患者屬「頑固性」,「隨人口老化及各種病症有上升情況,相信頑固性高血壓患者一步一步上升也不出奇。」當血壓難於控制,相關併發症亦更易出現。

用藥或須多管齊下

要處理高血壓,除了從生活入手,亦須保持均衡飲食、減少膳食鹽分及有充足運動,若病情無改善,則要配合藥物。陳裕豪指,常用的降血壓藥包括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ACE)抑制劑、以及令血管擴張的血管收縮素II受體阻滯劑等。對於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可能要不同藥物多管齊下,才令血壓有所改善。

陳裕豪不諱言,不單是頑固性高血壓患者,部分病人如有糖尿病、腎臟血管收窄、腎功能疲弱、睡眠窒息症以至內分泌失調,其血壓也較難控制。同時,有些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大,出現很多副作用,結果無法繼續服藥。
 

adblk6
頑固性高血壓

手術透過射頻熱能,減低腎臟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從而降低血壓。

大減心血管病風險

為協助高危患者,本港近年引入「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RDN)」。由於人體的交感神經受刺激時,會導致血管收縮,並分泌更多腎上腺素,令血壓上升。陳裕豪指出,腎臟血管布滿很多交感神經,手術原理是以微創方法,將一條導管透過大腿內側的動脈放進腎臟血管內,再釋放射頻熱能,令腎臟交感神經變得不那麼活躍,從而使血壓受控。

「手術一般可將血壓大約減10mmHg,不要小看這減幅,心血管疾病風險已可大大減低,所以是很有效的治療,且成功率達八成。」陳裕豪續稱,按照目前9至10年的臨床數據,術後的療效可持續。而手術的潛在風險包括腎臟血管受傷、流血或產生血塊,由於醫生會進行術前評估,若病人有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嚴重收窄、腎功能弱等問題,則不宜接受這治療,故手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甚低。

術後可減藥

陳裕豪分享,數月前有一位年屆79歲的婆婆求診,對方已服用過5種降血壓藥,受不了副作用,也控制不到血壓,她更有糖尿病、膽固醇高、心血管收窄、乙型肝炎、腎功能弱等問題,她因擔心會導致中風及心臟病,終接受了導管消融術。「她今年2月做手術,血壓控制得很好,由原本160mmHg降至120mmHg,覆診時,多種血壓藥已可減分量,現在只食兩種藥;未來數月會繼續覆診,如果血壓持續好轉,就會進一步減藥。」陳裕豪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