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26 04:29:55
日報

心臟亂跳不理? 隨時中風!

分享:
心臟亂跳不理? 隨時中風!

心臟亂跳不理? 隨時中風!

心臟亂跳有可能是心房顫動的症狀之一,而心房顫動是中風的主要病因,近四分之一的中風個案與心房顫動有關。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文灝指出,「心房顫動的病徵有時比較輕微和不明顯,患者可能在發生問題時並不自知,使得心房顫動成為一個隱形的健康威脅,尤其在老年人中更為普遍。」

黃文灝解釋,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正,表現為心臟時快時慢地跳動,形成不規則的心律。「正常人的心跳頻率為每分鐘60到100下,但心房顫動時,心房的跳動則顯得十分不規則。」在香港,這個情況常見於慢性病患者,估計約有7%的65歲以上長者受此影響。

adblk5
血塊 中風

當心房顫動時,血液流動減慢,便會形成血塊,若血塊經過血管流至腦部,會阻塞血流,導致中風。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文灝

黃文灝指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5倍。

中風風險高5倍!

「房顫被稱為隱形殺手,因為超過一半的患者並無明顯症狀。」黃文灝強調,許多患者可能在健康篩查或例行檢查中才發現心房顫動。若有症狀,則可能出現心悸或心跳不規則,但這些情況並不常見。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5倍。黃文灝指出,「當心房顫動時,心臟跳動不規則,血液流動減慢,心房便會形成血塊。這些血塊若經過血管流至腦部,會阻塞血流,導致中風。」

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重災區,黃文灝解釋,「左心耳就像一條『堀頭巷』,當心房顫動時,血液容易在裡面凝結,從而形成血塊。」目前,醫學界尚未對左心耳的具體功能有明確了解,但在心房顫動中的角色卻不可輕視。

減少血塊形成

為減少心房血塊的形成,黃文灝提到兩種主要的處理方式。首先是藥物控制,薄血藥能有效降低血塊形成的風險。「心房顫動患者若服用薄血藥,相比不服用者,中風風險可大幅降低。」不過,曾有一名心房顫動患者因須進行牙科手術而停服薄血藥。然而,停藥後的2至3天,他開始感到手腳麻痺及半身無力,最終不幸中風。

第二種方式是微創手術,即左心耳封堵手術。黃文灝表示,「手術在大腿內側打開約1厘米的傷口,放入導管進入心臟,釋放左心耳封堵器。可有效減少血液流入左心耳,降低血塊形成的風險。」

adblk6

何時選擇微創手術?

對於何時選擇微創手術而非藥物,黃文灝指,「一般來說,薄血藥是首選,但若患者有器官出血的病史,或是活動能力差有跌倒風險的年長患者,則不建議服用薄血藥,最好進行微創手術以降低中風風險。」

手術後,患者通常不再需要服用薄血藥,而是短暫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為期3至6個月。「須留意雙重抗血小板藥也會增加流血風險,因此建議患者避免劇烈活動。」黃文灝提醒,若手術後出現氣促或明顯心悸,應立即回醫院檢查。

adblk7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