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散性三陰性乳癌 ADC藥物助延命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當中三陰性乳癌最惡、擴散風險最高。患者若不幸擴散,於醫管局安全網現只有化療作為二線或往後治療,惟只對3%至6%患者有效。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建議政府將ADC藥物納入資助範圍,提高患者存活機會及改善困苦程度。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浩強指出,三陰性乳癌佔整體乳癌約10%,常見於較年輕婦女,部分是BRCA1基因突變。「由於三陰性乳癌腫瘤生長速度較快,發現時往往已擴散。即使接受治療,約三分一患者或出現遠端復發,風險較其他乳癌高70%。研究指確診後平均2.6年後出現遠端復發,較其他乳癌快1倍,5年存活率也較低。」

(左起)唐智穎、蔡浩強、龐朝輝。
困苦程度較高
若三陰性乳癌已擴散,一線治療除化療加電療外,現可考慮使用免疫治療配合化療,效果較理想;當一線治療失效,二線治療傳統上僅剩化療一途,惟只有3%至6%患者可縮小腫瘤,並維持一段時間。
為了解本港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情況,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及病友組織乳您一起You're not Alone向70名患者及康復者作出問卷調查。發現受訪者平均確診年齡為48歲,27%人患癌後辭去全職工作,而仍須照顧父母或養育子女分別各佔七成。一成曾乳癌復發的患者,平均1.3年便復發;而43%人由確診至擴散時間少於一年。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醫生表示,「患者在確診後一周的困苦程度達8.87分(10分滿分),比整體癌症患者高42%,出現負面情緒的頻率亦高出25%;甚至有患者因而出現輕生念頭。」
擔心復發 化療無出路
乳您一起You're not Alone 創辦人唐智穎續指,「83%患者擔心復發;另由於需要盡快開始治療,三分一患者確診後仍未驚完,只是『死頂』完成療程。」曾接受化療的受訪者中,三成曾出現嚴重副作用,九成人有長遠影響,如虛弱、四肢疼痛或麻痺等。「當知道化療於二線治療效用只有3%,三成半人認為猶如沒有出路。」

ADC藥物可辨識癌細胞加以殺滅。
ADC藥物反應率較高
近年三陰乳癌治療有新發展,二線或之後治療可以考慮ADC抗體藥物結合體。蔡浩強解釋,「ADC結合標靶及化療藥,藥物可辨識癌細胞表面的Trop-2受體,然後結合並進入癌細胞,再釋放化療藥。患者毋須做基因檢測都可使用,惟仍有白血球低、肚瀉和疲倦的副作用。」研究顯示,ADC藥物用於擴散性三陰性乳癌二線或往後治療的客觀反應率達35%,比化療高近11倍;半數患者可以穩定病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達5.6個月,比化療長2.5倍。
望提供資助
雖然ADC藥物效果較好,但費用相對昂貴,令不少患者錯失治療機會。參考醫管局為各類擴散性乳癌患者復發時提供資助的藥物,荷爾蒙受體陽性及HER2陽性都有客觀反應率達四成以上的藥物選擇,反觀三陰性只得化療,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希望政府可一視同仁,參考國際指引,為患者提供ADC藥物作為二線治療,以提升存活率及改善其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