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不是肥 恐是心臟出事 營養師揭8類水腫是警號
身體出現水腫代表變肥?有營養師指出,其中水腫問題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暗示著身體出現問題,當中包括心臟或肝腎等出現問題。營養師表示,要小心8種常見水腫類型,有可能是代表著不同的身體警訊,另外,如果是身體的普通水腫,亦推介有一日三餐的餐單有助改善水腫問題。
8類常見水腫類型
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腿部經常會出現水腫,令人走路時容易痠痛,不過,腿水腫也是常見的求救訊號之一,有可能是身體的循環變差或缺乏運動,甚至是身體失衡所致。高敏敏強調,水腫問題不是單一的原因造成,其實可能隱藏著多種健康問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水腫類型:
1. 週期型水腫
- 原因:荷爾蒙變化或不規律生活作息。
- 表現:全身腫脹伴隨沉重感,經期前後或熬夜尤其明顯。
2. 心臟型水腫
- 原因:心臟無力,血液回流不良,水分容易滯留在下半身。
- 表現:下肢腫脹,晚上情況更明顯。
3. 肝臟型水腫
- 原因:肝功能異常,蛋白質合成不足。
- 表現:腹水、腳踝腫脹,伴隨疲倦或黃疸。
4. 血管型水腫
- 急性:下肢突然紅腫、疼痛(血栓)。
- 慢性:靜脈曲張,皮膚暗沉。
- 長期血液循環不良要小心皮膚潰瘍。
5. 淋巴型水腫
- 原因:手術後、腫瘤壓迫或先天性異常。
- 表現:單側肢體腫脹,偏硬,不易消退,伴隨消化慢與免疫力下降。
6. 甲狀腺型水腫
- 原因: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黏液性水腫」。
- 表現:常見於臉部、眼皮和小腿前側,腫脹較硬。
7. 腎臟型水腫
- 原因:腎功能異常導致尿蛋白流失。
- 表現:腫脹在眼皮、臉部和下肢,早晨特別明顯。
8. 脂肪型水腫
- 原因:脂肪細胞異常堆積。
- 表現:下肢腫脹、痠痛、壓痛感,易與肥胖混淆。
改善水腫餐單
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如果想改善水腫,重要的是選擇適合的食物,以穩定體液平衡及促進代謝,包括鉀、維他命B6、優質蛋白、非精緻澱粉、好脂肪,她推介3餐如下:
早餐
- 高鉀蔬果 + 膳食纖維
- 例子:香蕉、奇異果、菠菜
- 功效:有助於利尿代謝,穩定血糖。
- 注意:腎臟型水腫需限制鉀攝取。
午餐
- 優質蛋白 + 少鹽飲食
- 例子:魚肉、雞胸肉、黃豆製品
- 功效:減輕水腫,穩定血壓,維持循環。
- 注意:肝臟型水腫要注意總蛋白攝取不足、腎臟型水腫則需避免高蛋白過量。
晚餐
- 低鈉飲食 + 維他命B6
- 例子:蛋、堅果、深綠蔬菜
- 功效:有助於促進利尿效果。
- 注意:心臟型水腫建議控制水分總攝取量。
營養師高敏敏提醒,水腫不只是外觀的問題,而是身體的健康警訊。如果出現持續單側腫脹、泡泡尿、呼吸不順或全身浮腫的情況,建議儘早就醫檢查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通過正確的飲食與早期治療,你可以重新獲得健康與輕盈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