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定控制哮喘需仰賴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覆診評估,絕非症狀消失後就可停藥。
一名58歲張先生有多年哮喘病史,平日依靠定期吸入型藥物控制病情,身體狀況穩定,近日突然出現胸悶、乾咳與呼吸急促等症狀,前往台中榮總灣橋分院就醫,胸腔內科醫生蕭亦均診斷為「中度哮喘急性發作」,同時也揭曉誘發哮喘發作的原因。
高溫高濕恐惡化病情
蕭亦均醫生指出,哮喘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由氣管長期發炎引起,症狀包括咳嗽、胸悶、呼吸困難與吐氣時的「咻咻」哮鳴聲;夏季氣候悶熱潮濕,是哮喘惡化高峰期,尤其塵蟎、黴菌孢子等致敏原在濕度高時大量繁殖,最易刺激呼吸道,誘發症狀。

建議保持居家濕度在50%至60%以下,使用抽濕機降低濕度;用空氣清新機降低空氣中的致敏原。
高溫高濕誘發哮喘 別亂停藥並做到3件事預防
蕭亦均醫生表示,近期氣候悶熱潮濕,是塵蟎、黴菌等致敏原絕佳的繁殖條件。許多患者低估高濕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當室內濕度超過60%,黴菌和塵蟎會大量增生,可能誘發鼻敏感、哮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甚至導致肺部黴菌感染。
蕭亦均醫生建議,保持居家濕度在50%至60%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塵蟎和黴菌的生存機會。可以做到:
- 使用抽濕機降低濕度;
- 空氣清新機降低空氣中的致敏原;
- 定期清洗寢具與地氈。
蕭亦均醫生提醒,穩定控制哮喘需仰賴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覆診評估,絕非症狀消失後就可停藥,許多中年患者因症狀一度好轉便擅自停藥,反而導致急性發作風險升高。
哮喘不只青少年才會得 中高齡族群更需重視環境與治療
而面對極端氣候與空氣質素不穩定的雙重威脅,蕭亦均醫生強調,哮喘並非青少年的專屬疾病,中高齡族群同樣需要重視環境調控與疾病管理,平時居家環境應保持良好通風、控制室內濕度、避免接觸致敏原,搭配醫生指示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哮喘急性發作風險,保障健康與生活品質。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