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控螺旋微導管 助清中風遠端腦血管栓塞
中風是全球導致死亡及永久殘障的常見成因之一。中大醫學院與中大工程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磁控螺旋微導管(MSRM),能夠更安全地深入腦部血管分支清除血栓,日後有望救治更多缺血性中風患者。
利國偉腦神經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梁慧康教授表示,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令腦細胞不能得到充分血液供應,受影響腦細胞若壞死失去功能,就會造成口齒不清、一邊身癱瘓等情況,「血管栓塞當中約25%至40%為中遠端血管栓塞。」

(左起)葉耀明、梁慧康、張立、陳啟楓。
治療分秒必爭
「中風的治療分秒必爭,因為每分鐘會有190萬個細胞死亡。」梁慧康續指,「每爭取到1分鐘作治理,患者無殘疾預期壽命可增加2天至1周不等。」而急救方法分兩類,一是靜脈溶栓,用藥物將血栓溶掉,使血管回復暢通,惟藥物走遍全身非集中於腦部,或不能完全溶解大血塊。二是機械取栓術,利用導管深入腦部血管,將血栓取出。「取栓術也有其局限,例如傳統工具難以到達中遠端血管,亦有導致腦血管損傷及腦出血的併發症風險。」
深入腦血管分支
為此中大研究團隊研發出磁控螺旋微導管,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解釋,MSRM只有約1毫米直徑,其軟性及螺旋設計,可減低與血管壁的摩擦減少損風險;加上磁力導航,增加了MSRM的靈活性,能深入分支中遠端腦血管,即使大角度轉向也可應付,「此外,MSRM可以輸送藥物,更針對性溶栓;也可充當鑽頭,機械性破碎血栓;並有抽吸功能,回收血栓碎片。」一個工具做到多項功能,減少了手術中更換工具的需要,可簡化手術程序和爭取更多時間治療病人。

現場示範MSRM操作。
下一步大型動物測試
研究團隊已在兔子及體外人胎盤血管作出測試,中大醫學院周毓浩創新技術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陳啟楓指,「胎盤有豐富且複雜的血管,十分適合作測試,而測試也順利完成,血管亦沒有出現損傷。」下一階段團隊將專注於大型動物測試,以確定其安全和有效性,並積極優化磁控功能。「此技術將來亦有望用於其他血管治療,如肺栓塞、深層靜脈血栓及心肌梗塞。」
八成中風可預防
適逢7月22日是世界腦健康日,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醫生提醒,妥善處理和控制高危因素,約八成的中風可以預防,「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空氣污染、吸煙、高膽固醇、肥胖、抑鬱、缺乏運動、糖尿病、過量飲酒及腦創傷。」若不幸出現類似中風徵狀,可用「談笑用兵」加以識別。
談:表達或說話有困難;
笑: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一邊手腳無力:
兵:盡快致電999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