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21 04:30:24

港產AI模型 革新心血管病治理模式

分享:
港產AI模型 革新心血管病治理模式

港產AI模型 革新心血管病治理模式

心臟病是本港的主要致命病症之一,對港人帶來的健康威脅也日趨嚴重,急須以新模式處理這健康難題。最近由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AI模型,能夠準確預測心血管病患者未來10年的患病風險,幫助醫護人員按患者的風險程度,安排適合的治理模式,以提升整體防治水平。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統計數字,過去5年心臟病入院急增15%,但醫護人手增長滯後。按現時趨勢,2030年本港將面臨臨床人手短缺與心血管病例激增的雙重壓力,對患者以及整個醫療系統都是極不理想的情況。

adblk5

華人專屬AI模型

除了增加醫護人員數目,利用科技提升治療效率是另一個可行出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全港超過300萬份病歷,開發全球首個華人個人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P-CARDIAC)。P-CARDIAC利用AI技術,綜合患者病歷紀錄上的125項健康指標,快速及準確預測該患者未來10年患上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並以圖表形式呈現。醫護人員可利用此模型,迅速了解不同藥物降低患者病發風險的效果,從而替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心血管病

徐詩鈴指,P-CARDIAC以AI技術準確預測心血管病患者的病發風險,協助醫護人員提供更適切的治療方案。

心血管病

AI技術助「分流」患者,按需要作出適當跟進。

縮短輪候時間

由於P-CARDIAC能夠提供每名心血管患者的病發風險,可協助醫護人員按照患者的風險程度,安排最適切的治療及跟進計劃,包括辨別哪些病人急須專科介入,哪些病人可由受特別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包括護士、藥劑師等提供跟進,作出跨專科全面護理。這不僅有望縮短病人診症輪候時間,更讓每一名患者得到最合乎病情需要的治療護理,還能夠有效分配醫護資源,提升社會的醫療水平。

非取代專業判斷
徐詩鈴強調,「AI技術並非取代醫護專業判斷,而是令醫療服務變得更可預測、更個人化及普及化,以應付日益嚴峻的挑戰。在這場醫療變革中,香港正以創新思維構建具備前瞻性與包容性的醫療系統,為亞洲乃至全球智慧醫療作出示範。」

adblk6

招募患者參與研究

為了進一步驗證P-CARDIAC的臨床應用效果,港大正聯同6間公立醫院,包括瑪麗醫院、屯門醫院、瑪嘉烈醫院、博愛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開展一項名為HEARTWISE研究,招募至少3,000名心臟病患者參與。徐詩鈴指出,每名參與該研究的公院患者除有機會獲得加強監測外,更為提升本港醫療水平作出貢獻,讓未來本港所有的心臟病患者能夠得益。

有興趣參與的人士可瀏覽 P-CARDIAC網頁 ,或致電香港大學護理學院研究團隊3917 6643了解詳情。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