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治療加強控制晚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位列本港男性常見癌症第三位,每年有超過2,000宗新症。可是早期沒有徵狀,或者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易令人忽略,導致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而晚期患者及早接受「聯合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並延長生存期和維持生活質素。
香港大學癌症醫學中心臨床助理教授、內科腫瘤科醫生李祖穎表示,前列腺癌的徵狀可能比良性前列腺增生還少,「因前列腺癌一般生長在前列腺較中間位置,距離尿道相對較遠,如果腫瘤向後方生長,可以完全沒有徵狀;而即使有症狀,可能是小便不暢順、排尿困難或感覺排不清等,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容易忽略。」若前列腺癌擴散,則常見骨痛徵狀。

前列腺癌未必會壓迫尿道,故可能沒有徵狀。
傳統治療有局限
早期前列腺癌可以透過手術或者放射治療加以控制,而已擴散的晚期前列腺癌,傳統上先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DT),即注射荷爾蒙抑制劑,甚至把睾丸切除,以減少體內男性荷爾蒙,抑制癌細胞繼續生長;但當ADT失效產生抗藥性,病情便會進入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RPC)階段,治療選項進一步收窄,只能嘗試化療、電療等方法。李祖穎續指,「惟此時癌細胞已有一定抗藥性,加上進一步的基因變異,藥物有效的機會偏低,而即使有效,時間也偏短,致患者存活期短。」
新藥療效升近倍
近年出現的新型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簡稱ARPI藥物),適用在CRPC前,仍處於轉移性荷爾蒙敏感前列腺癌(mHSPC)階段的患者。有醫學研究對比同時使用ADT及ARPI的聯合治療,以及單獨使用ADT的治療差異,結果發現,只用ADT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只有22個月,對照同時期採用聯合治療下,超過七成患者未出現惡化情況;此外,該批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5年存活率亦有七成,療效比單獨使用ADT提升近一倍,差距明顯。

李祖穎指若於Low-volume mHSPC階段使用聯合治療,療效會較好。
維持生活質素
對於低瘤負荷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前列腺癌(Low-volume mHSPC)患者,即確診時擴散情況較輕微,沒有擴散到內臟,只有兩、三個位置出現骨擴散,且體積細小而言,及早使用聯合治療會有更多好處。李祖穎解釋,「患者能夠及早控病,減少骨痛等徵狀,可以維持生活質素更長的時間。若只用ADT,直至病情惡化再做化療,無論徵狀和治療上都較為辛苦,生活質素亦相差很遠。」
癌症策略關注組秘書長黃俊豪認為,「對於新型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目前政府只資助預期對化療不耐受的高瘤負荷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前列腺癌(High-volume mHSPC)患者,或令部分患者未能及時得到更有效治療。建議當局擴大資助範圍,讓所有mHSPC患者均可獲得聯合治療的機會。」
徵狀明顯改善
李祖穎曾遇過一名約60歲、剛退休的男士,最初發現小便出現問題,以為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怎料檢查發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偏高,抽組織化驗確診前列腺癌,電腦掃描顯示有淋巴和一兩處的骨擴散,包括腰骨,屬於低瘤負荷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前列腺癌。治療上,新型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在公院屬自費項目,每月需要約3萬港元藥費,構成一定經濟負擔,不過由於療效較好,最後決定選用。用藥後3至4個月PSA指數已下降,做運動時腰痛亦減少,生活質素得以相對維持,病情至今仍然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