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5-11 18:30:02

6旬婦女頻尿多年「每晚夜尿4次」!「脛神經刺激術」導入治療改善

分享:
膀胱過動症

據研究統計,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8.6%,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

60歲的洪女士,多年來頻尿讓她相當困擾,約每隔30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且覺得解不乾淨。尤其平躺時會有尿急感,夜尿34次讓她睡眠嚴重受影響。經醫生診察,認為洪女士罹患的是膀胱過動症,之後開立口服藥物,效果卻非常有限,而衍生的口乾、嚴重便秘等藥物副作用,更讓她難以忍受,非常沮喪,一度要放棄治療。

Ad Block

膀胱過動症 這些人是高危險族群

據研究統計,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8.6%,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泌尿科鄒頡龍醫生(兼中國附醫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指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 500毫升,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接著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小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

40歲以上的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是膀胱過動症的高危險族群。

膀胱過動症

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小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

傳統藥物治療副作用難忍受 脛神經刺激術新選擇

鄒頡龍主任說,治療膀胱過動症,除了行為治療,一般是採藥物治療,傳統「抗膽鹼藥物」有口乾、便秘等副作用,讓許多病人難以忍受而無法持續接受治療。而「脛神經刺激術」則是以超細針微侵入,刺激足部的脛神經為主,但是拿捏的角度和微電流,需要非常精準。

鄒頡龍主任分析,「足部脛神經」與「控制排尿的神經」都緣起於「骨盆神經根」,因此透過經皮電針刺激脛神經,可以達到調節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是使用非常細的針插入腳踝內側,連接電刺激的儀器。療程持續30分鐘,每個星期一次。最大的好處是微侵入性,使用超細針(直徑約0.23毫米),入針時多數病人沒有明顯疼痛。

便秘

傳統「抗膽鹼藥物」有口乾、便秘等副作用,讓許多病人難以忍受而無法持續接受治療。

需多次治療才有穩定成效

鄒頡龍主任進一步說明,「脛神經刺激術」治療原理是運用刺激足部脛神經達到調整體內脊椎控制排尿的神經系統,效果並非一蹴可幾,病人每周進行一次微電療,每次30分鐘,612次治療可得到穩定療效。

鄒頡龍主任說,「脛神經刺激術」在美國及歐洲已經有超過20年使用經驗。2005通過美國FDA認證,適用於頻尿、急迫性尿失禁治療。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 2010年亦將「脛神經刺激術」列入膀胱過動症常規治療。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