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呂雅文、馬青雲、劉紫盈、周怡君。
一型糖尿病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每日體內血糖波幅甚大,需要密切監察。兒童糖尿協會「賽馬會年輕糖尿支援計劃」支援年輕患者,提供2年用量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GM),計劃中期研究結果發現,CGM有助患者控糖,大大減低短期併發症風險。
兒童糖尿協會行政總監劉紫盈表示,一型糖尿病兒童及青少年天需要多次檢測血糖(6至8次)、多次注射胰島素(每次用餐前),同時要定期運動及小心管理飲食,「醫療程序十分繁複,故支援計劃提供2年用量的CGM,並舉辦教育講座等不同活動,希望可保障他們的生活,健康成長。」計劃開始至今已有958人受惠。
CGM每個可用10至15天,每個價錢約400至700港元不等。
無法合成胰島素
一型糖尿病是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胰腺β細胞,令胰臟無法合成足夠的胰島素,血糖無法送入細胞而造成高血糖問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周怡君醫生指出,「一型糖尿病佔整體糖尿病約5%,治療上需要每日多次注射胰島素,或使用胰島素泵。」
24小時連續監測
由於患者血糖波幅巨大,需要更準確的血糖數據監測,而CGM就是最適合工具,透過感應器24小時測量血間質葡萄糖,並將數據傳到手機,能夠生成報告讓患者和醫護人員參考外,亦可減少「篤手指」之苦,並有高血糖和低血糖警報,有助降低糖化血色素(HbA1c)約0.5至1個百分點,減低糖尿上眼、洗腎、糖尿腳等長期併發症,周怡君指,「同時也減少因嚴重低血糖或酮酸中毒等短期併發症而入院的風險。患者能夠因應每日不同狀況,在醫生許可的範圍內微調用藥分量,以達更理想血糖水平。」
一型糖尿病患者Enoch指自己皮膚較敏感,使用CGM時須額外用低敏貼片。
風險大減一半以上
賽馬會年輕糖尿支援計劃已進行兩年多,中期數據發現,使用CGM令成年患者的HbA1c由7.6%下降至7.1%,與外國研究數字相若;即使1年間只有少於30%時間使用CGM的患者,亦由7.8%下降至7.3%。以初始HbA1c數值作分組的話,除本身已可控制在7%以下的組別外,7%至7.9%、8%至9.9%、10%以上組別均有改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事務)馬青雲教授續指,「因酮酸中毒、嚴重低血糖、高血糖症的住院率,分別降低了84.6%、61.1%及52.2%,數字令人鼓舞。」
節省醫療開支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呂雅文教授分析本港患者因短期併發症而就診的平均住院費用,再比較中期研究數據,發現一型糖尿病患者群組如使用CGM,一年可以節省1,620萬港元住院費用。「我們將於4年支援計劃完結後,再利用大數據模型,並考慮長期心血管、腎臟併發症和死亡率,作出成本效益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