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11-04 04:30:23
日報

中大DNA檢測 識別糖尿病高風險年輕群組 篩查逾4千人近半列高風險

分享:
(左起)陸安欣、計劃參加者何小姐、陳重娥,以及「賽馬會精準防控早發性糖尿病計劃」聯合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兼健康經濟學家呂雅文,一同介紹計劃內容。

(左起)陸安欣、計劃參加者何小姐、陳重娥,以及「賽馬會精準防控早發性糖尿病計劃」聯合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兼健康經濟學家呂雅文,一同介紹計劃內容。

糖尿病在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11位,每10人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約逾五分一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中大針對早發性糖尿病去年開展為期4年的DNA檢測計劃,目標為9,000名肥胖、吸煙或有家族病史的44歲以下成年人做篩查。已篩查逾4,000人,結果發現近一半被列作高風險人士,即未來十年超過五成機會患上糖尿病。負責研究的學者表示,希望識別患有早發性糖尿病的高風險人士,以便及早預防或延緩患病。

中文大學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逾6,100萬元,於去年5月開展為期4年的「賽馬會精準防控早發性糖尿病計劃」,篩查9,000名18至44歲參加者,他們未曾確診糖尿病,以及有最少一個糖尿病風險因素,包括中央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吸煙習慣,以及曾患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或脂肪肝等。目標是識別出未來十年患糖尿病的高風險人士,及早預防或延緩患上糖尿病。截至上月23日已招收5,444人參與,已為逾4,000人篩查,近半人被列作高風險人士,約60人確診糖尿病。

adblk5

參加者會接受唾液DNA檢測,結合基因標記與其他風險因素,以演算法識別具有糖尿病遺傳傾向的高風險人士;有需要時將進一步接受尿液及血液檢測。一旦發現確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士,將會接受自身免疫或胰島素標記檢測,並轉介至社區的基層醫療醫生接受資助治療;而糖尿病前期人士亦會得到健康支援,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

計劃首席研究員、中大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所長陳重娥表示,早發糖尿病傾向的人士,在發病前6年開始已經無足夠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水平。但糖尿病前期病徵非常隱性,如少許口乾、疲累,年輕人往往因工作繁忙或照顧家庭而忽略。

計劃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表示,早發性糖尿病是全球隱形殺手。中大之前有研究顯示,這些患者的死亡率比較遲發病的糖尿病患者高1.5至兩倍;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較弱,若有肥胖、吸煙或壓力等風險因素時,血糖會較難維持在正常水平。遺傳和生命歷程交互影響,導致病發時,患者的血糖水平迅速惡化,最終導致早逝、多重殘疾和生活質素下降。

計劃旨在提升公眾對糖尿病的認識與健康素養,並透過模型與成本效益分析,為防治政策提供參考,減少住院開支及生產力損失。團隊估計,全港約有近3.8萬名早發性糖尿病患者,若提早接受強化治療後,平均每年在公立醫院住院費可節省3.5億元。

adblk6

追蹤am730 Google News